520天以后,也就是2011年的11月4日,来自中国的王跃与来自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五名同伴终于走出了舱门,至此,人类历史上首次模拟载人登陆火星地面的“火星-500”项目也宣告圆满成功。
在这520天里,王跃和他的同伴们是怎样度过的?遇到了哪些困难?未来,他们还将有哪些任务和计划?在“返回地球”后不久,王跃向记者讲述了这难忘的520天“火星之旅”……
“很想念中餐”
“火星-500”项目在位于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一处地面模拟实验舱中进行,别看这个实验舱有550立方米大,实际上属于每位国际志愿者的个人空间也只有3.4平方米的卧室,舱内天花板、四壁都是木质的,陈设包括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床下的储物柜。
饮食始终是六名志愿者的大问题。他们就像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样,除了面包、奶酪、土豆、苹果汁和舱内温室内由他们自己种植的少量蔬菜之外,每天的食物大都以罐头食品和脱水食品为主,这些食品保质期长达两年,但并不美味。对此,王跃坦言吃了不少苦头:“你明明知道今天你吃了它,你的胃会提‘抗议’,但你还是得吃,等过两三天你的肠胃恢复正常了,你又得去吃同样的食物。在舱里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念中餐。”在这点上,法国同伴罗曼·夏尔颇有同感,他在“旅途”中就总幻想着法国美食:奶酪、红酒和法式面包。
除了饮食,用水也成了困扰“航天员”的一大难题。由于舱内无法承载大量清水,6名志愿者虽然也能洗澡,但每10天才能洗一次,每3天换一次内衣,平时在工作或运动大汗淋漓之后,也只能用毛巾和纸巾擦擦身。
六名志愿者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是通过控制中心传送信息,但他们发送的每一句话至少要在20分钟后才能收到,而中心回复的消息也需要20分钟才能反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