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自十年前农村税费改革后,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村干部任务重、待遇差、出路少,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队伍人心不稳、动力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政策在农村的落实,甚至影响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稳固。
河北于2008年开始推行“一定三有”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即“定权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尤其是把考核测评作为村干部享受待遇的重要依据,催生了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高涨。
3年过去了,成效几何?记者近日深入河北省各地农村,走访干部群众,倾听他们最真切的声音。
定责加压
农村干部不能仅仅“凭良心干活”
“今天讨论的有两个议题,一个是今年的大任务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大家给村‘两委’班子的年终汇报提提意见,另外也说说明年还需要做哪些事。”来到藁城市廉州镇系井村时,村党支部书记郑根顺正召集村“两委”开会。
“现在每个村都在琢磨,怎样才能发展好、才能出亮点,要是工作目标没完成,或者在镇里被其他村比下去了,我们脸上都臊得慌。”老郑说,他做了17年的村支书,“一定三有”的任期目标承诺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度,让他们一下“活”了起来。
为了解决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难题,藁城市印发《关于推行农村干部岗位职责目标责任制的通知》,明确了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及村干部的工作职责。每年年初,由乡镇党委指导农村班子明确工作分工和年度目标,使村干部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量化考核标准,根据考核结果对农村干部进行奖惩,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藁城市委书记王普增说。
在藁城市岗上镇岗上村,71岁的老支书郑梦辰带着记者走进村党支部会议室,指着墙上的“2011年重点工作”说:“今年的重点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了。群众选我为什么,我为群众干什么?这就是答案。”
岗上村2011年的目标责任被细化为两大部分9个方面共45条,其中共性工作是由乡镇党委调研确定的,每个村都必须按此完成,并接受考核打分,内容包括基层组织建设、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农业工作、农村资产管理等。而重点工作则要经过“三审一订一公开”,经村“两委”联席会通过,提交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审议,最后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批,每个村都各具特色。
“过去村干部是凭良心干活,随意性比较大。”郑梦辰说,“现在都是白纸黑字贴在墙上,像‘年内植树1000棵’,哪怕是少种了一棵,上面下面都过不了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