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领导同志在会上说,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思想上、精神上和文化上的跨越。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比投资、比项目,更要比精神状态、比文明程度;不仅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更要打造精神文化的软实力。这样的看法,为人们从精神维度审视发展带来了启示。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得有精神生活。“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如果说左边一撇是人的躯体,右边一捺就是支撑整个人格大厦的支点——精神信仰。没有精神信仰这个支点,“人”这个大厦必然轰然倒塌。
精神状态、精神力量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如此。因而,小平同志才会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才会将“精神懈怠的危险”摆在“四大危险”之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才会把文化建设提到“发展硬道理”的高度,才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之魂”。
好比体育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往往左右比赛成绩,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水平和成效,往往取决于干部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进入凸显期,前进的道路上不但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且充满了风险、曲折和坎坷。没有那么一股子劲,没有那么一点“精气神”,就难以渡过急流险滩,穿越问题峡谷,驶入发展的新境界。
面对房价高、看病贵、上学难等民生难题,就应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敢于啃硬骨头,不达实效不罢休;面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应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真诚,站稳群众立场,倾听群众呼声,保障群众利益;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发展态势,就应有“对手在后面赶杀”和“跑慢了就会被狮子吃掉”的忧患意识,就应有“视而不见是愚人,不抓不抢是庸人,错失良机是罪人”的机遇意识,摆脱自我陶醉和满足心理,时时在工作和事业上向高标准看齐,抢抓机遇、创先争优。
精神状态的优化,精神力量的激发,不仅需要个体的自觉,更要靠制度发挥催化剂、生长剂的作用。近年来,武汉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实行严格问责,对落后单位亮“黄牌”,连续两年“黄牌”,主要责任人免职,有效地治理了庸官、懒官、“太平官”等问题。深圳市实施公务员聘用制,将“铁饭碗”变成“瓷饭碗”,倒逼公务员更加用心尽力,从而改出了效率、改进了作风。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经济建设构筑精神高地,为改革发展扬起心灵风帆,将会产生推动大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无穷动力。吕东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