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农业部官员:防止农民工身份长期固化(2)

2011年12月08日 07: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青年报:如何帮助农民更好地融入城市,具体做法有哪些?

  黄延信:促进融合关键是三个融入:融入企业、融入社区、融入学校。

  所谓融入企业,是指要使和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逐步融入企业。我们要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让农民工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工作环境、竞争机会等。真正要实现融合,关键是引导企业、企业的管理者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和农民工是一种单纯雇用关系的心态。要把农民工当作企业的主人,更加关心关注农民工的生活、学习、思想、技能的提高,不能再把农民工和企业对立起来。只有农民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爱护,他们才会有积极性,企业才会有更快的发展。

  另外也要教育农民工,使其和企业融为一体。农民工也要关心企业发展、创新、产品质量和效益,企业发展了,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了,相应的农民工待遇才能得到改善。

  融入社区,主要是针对那些没有和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鼓励他们融入社区,为他们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构建覆盖农民工的城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文化娱乐、物业管理、基础医疗、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让他们享受到社区的文明。同时,也要引导农民工关心社区建设、发展,维护社区秩序,鼓励他们参与社会管理。

  融入学校,主要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而言。农民工就业所在地的政府有义务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教育服务。这里的教育服务不是简单的义务教育。我们调查发现,城市只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工子女的需要。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还面临着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后续教育问题,如能不能升初中、能不能升高中、能不能升中专、能不能考大学等问题。

  中国青年报:近期,民间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允许随迁子女就地参加考试的呼声很高,您怎么看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黄延信:要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将来不能再以户口为主,学籍和户籍应逐步分离。教育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我国实行财政分税制的大制度背景下,农民工只要在一个地方就业,就为所在社区创造了财富,为所在地税收作出了贡献,其家庭成员就有资格享受所在地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决定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是否有权享受公共服务应取决于此,而不是看他的户籍在什么地方。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此外,产业发展尤其需要技术工人,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应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教育。

  中国青年报:解决农民工问题,今后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革?

  黄延信:促进融合关键是要改革社会管理体制,防止将农民工身份长期固化。改革的方向是,医疗、社保等应与户籍脱钩,而与农民是否在此地就业、纳税,是否有稳定的住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防止将农民工身份固化。防止固化的各项政策中,从目前实际来看,最主要的是改革户籍制度。

  要促进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农村内部也要加快改革。农村内部的改革主要是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明晰产权,让农民有退出机制,房子可以进入流通领域,承包经营权可以退出来,这样农民可以拿到进入城市的原始资本,放心到城里来。有些农民来回跑就是因为房子不能处理,经营权的退出机制还不完善。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艾瑞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