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探讨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调节收入应把好度(2)

2011年12月09日 10:3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二 问

  政府干预,边界在哪里?

  编辑:通过政府干预,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社会呼声很高。问题在于,调节过高收入力度太大,会不会伤害先富者?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太快,企业会不会难以承受?要保持三者平衡,边界在哪里?

  李秉记:实现三者平衡,最好的边界就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应当再提高,征税主体应该是富人,而不是中低收入者。这样更能体现先富裕起来的部分人的劳动价值。给国家给社会作出税收贡献,还富于民,这就是一种劳动价值、社会价值的体现。

  对于征不到多少个人所得税的欠发达地区,则要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保障,这也是对中低收入者的劳动价值的肯定。在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工作,比在城市、发达地区工作,工作量更大,环境更差,付出更多,让这些人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就是对他们劳动价值的肯定。

  编辑: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效率和公平是怎样的关系?政府调节收入差距,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把好“度”?

  白重恩:收入的公平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存在矛盾。一味因为收入差距大,就强调平均,会丧失效率。绝对的平均一定是绝对的贫困。

  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初次分配中,使用行政的手段去干涉由于市场导致的收入分配的差距,效果可能并不一定明显。比如,一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方面可能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另一方面也存在带来失业的潜在危险。我们曾经在规模以上企业中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工资收入每提高1%,就业增长会下降1%。这一政策导致的结果可能是,能够保住工作的人,收入有提高;但保不住工作,最终失业,收入反而会下降。因此,减少收入差距,还应该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它们发展业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记者: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相比,收入差距较大。怎样才能缩小这种差距?

  高勇:缩小地区差距,需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同时切实改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经营环境。

  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河南有不少人在外务工。他们不仅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还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胆识,积累了经验和技术。他们渴望在家乡创业,自己当“老板”。河南近年来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从资金、场地、技术、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创业。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扶持创业者12万人,带动就业和小企业吸纳就业39万人。

  三 问

  市场调节,如何防走偏?

  记者:有人担心,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调节收入的手段和效果都是有限的。按照市场供求来调节收入,会不会“走偏”,导致收入分化扩大?

  苏海南:初次分配阶段的确应以市场机制为主,但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合理提高最低工资并加强劳动监察等方式推动企业给职工涨工资。

  也应当防止把职工和企业对立起来,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让企业真的迫于成本高企而对涨薪“埋不起单”。对于大量小型微利企业,应采取措施减轻其负担,提高劳资双方分配的财富比例,进而让企业有钱赚的同时,低收入职工工资较快上涨。

  编辑:据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记者:针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差别带来的收入差别,要让农民和农民工收入持续提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供更多受培训机会。

  以河南为例,他们针对农村和农民的需要,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能力。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已完成近200万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同时由过去的补贴培训向免费培训转变;由外出务工培训向就地就近转移培训转变;由为城市和二、三产业培养人才向为农村和农业培养人才转变,不仅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也极大激发农民参加培训和创业的积极性。

  提高了劳动者技能,他们的收入也就提高了。

  对话人

  本报编辑 丁 汀 苗 本报记者 白天亮 曲昌荣 罗艾桦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 苏海南 清华大学教授 白重恩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巡视员 高 勇 广东亿达洲公司董事长 李秉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