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胡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1993年7月起一直在载人航天领域从事技术工作,历任载人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方案主管设计师,导航与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2004年起担任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委制导与控制专家组成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两次被国家三部委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
神舟飞船副总设计师胡军似乎并不习惯接受媒体采访,尽管是约访,但当记者说明采访意图后,他先在纸上写了几行字,然后才像答题一样开始接受采访,手里还不停地玩着两根笔。直至谈及负责的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技术工作,他才放松下来。
如果说刚刚完成的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是空中的穿针引线,GNC系统则是穿针引线的“人”,胡军就是那个“人”的大脑。
但当众多溢美之词涌来时,他的回答却非常平静:“这只是做了最坏打算,求了个好结果而已。”
“我把交会对接任务当成了生死之战,因为人们对任务的评价非常简单,要么成功,要么不成功,现实非常残酷,这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面对记者,他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如他对事业的态度,“搞技术必须实事求是。”
1993年7月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胡军回到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加盟刚起步的载人航天工程,2004年起担任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
熟悉胡军的人说,他一直将“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技术目标。
2009年下半年,按照年度计划,神舟八号飞船各分系统陆续转正样。虽然GNC团队马不停蹄,但距转正样条件仍相差甚大,特别是几个重大技术问题还未见底,比如CCD光学成像敏感器。
这是140米以内保证交会对接成功的唯一导航敏感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几年来,研制人员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时间和条件关系,对敏感器最基本的光干扰关键技术尚未全面验证。
胡军用简化的设备样片试验代替整舱进行技术摸底,发现困难远远大于当初想象。如果强行转正样,将这些重大问题带入正样阶段,后果是什么,具有多年型号研制经验的他十分清楚。
“任何情况下,坚持实事求是,这是处理技术与管理耦合问题的底线。”胡军说。
上级充分理解GNC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要举一反三解决其他问题。
GNC团队埋头苦干、协作拼搏8个月,CCD、微波、激光、卫星导航以及制约方案设计等重大问题相继得到解决,2010年4月GNC系统转正样。
当年5月,GNC系统正样第一版公式诞生,7月出软件版本,同时进入测试和系统试验。按照计划,9月底上交最后一版软件,但实事求是的胡军在雾灵山会议上捅了“马蜂窝”,提出软件尚未完成单元测试、尚未进行第三方评测,更让人不放心的是,软件还没进行过由方案设计、技术设计、软件研制、评测等几方面的综合走查等。
此言一出,会场顿时“炸了窝”。谁都清楚,在时间特别紧、任务特别重的情况下提出推迟,是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不光需要敢于担当,也需要勇气。
再次得到上级理解后,胡军重排计划,将方案、软件、走查、评测等全部纳入软件攻关任务之中。他和团队废寝忘食,用时7个月进一步优化方案,对GNC汇编语言软件进行了7次专项走查,进行了多项专门测试,查出和解决了许多重大的细节问题,系统方案和软件实现的可靠性极大提高。
“当时有人说我闯祸了,现在大家都说,多亏你会上那一嗓子,否则我们死定了。”如今回忆这些,胡军言语中带着自豪,露出招牌式的“幸福的微笑”,“看似进度慢了,但把很多技术难题都从根本上解决了。”
今年8月,神舟八号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胡军带领GNC团队驻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作为GNC技术负责人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他把日常琐碎的事全交与管理人员,自己则全心“想别人不想的事,做别人不做的事”。
“再厉害的武林高手也有软肋,系统也是,我要考虑在飞行中如何通过飞控手段弥补系统的不足,让飞船严格按设计状态飞行。”胡军带领大家干了四件事:通过1∶1模拟飞行,重点查找出以往未曾关注的重要技术细节,给出解决措施;交会对接任务中一旦发生故障,如何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处理;在最坏情况下如何保证正常飞行;第一次交会对接成功后,如何实施第二次交会对接。
神舟八号平安回家,胡军瘦了10斤,却很高兴:“3个月的工作没有白费,多项飞控措施都用上了。”(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