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茫茫大海上,海军战士怎样挑战心理极限,你知道吗?
有18枝玫瑰花,在亚丁湾上“盛开”了176天,这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好不容易给家人打通一次卫星电话,却只留给亲人5分钟的沉默,你能理解吗?
……
到2011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就要满三周年了。三年来,十批次编队已经把“中国护航编队”打造成了一张闪亮名片,成为国之荣耀。
这份光荣背后是8300多名海军硬汉,他们在4000多海里外的“孤岛”上,战胜的不仅是海盗,还有心里的孤独、焦虑和倦怠。
在即将到来的纪念日里,我们必须感谢这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爷们儿”,因为他们取得的骄人战绩,还为他们拥有的强健内心。他们已经证明,他们值得托付。同时,他们也需要爱护。听听他们的故事,好好爱他们。
“我是奶奶带大的,没见到奶奶最后一面,让我特别内疚……”二十出头的刘毅说不下去了,房间里一片寂静。围坐在一起的11个小伙子也各自低了头,都红了眼圈。
他们是从4000多海里外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回国的护航官兵。十几分钟前,皮肤黝黑、肌肉壮实的小伙子们,还在相互打着招呼,有说有笑:“听说你都当爸爸了,见到儿子没?”“你不在期间,父母身体还好吧?”
但当马冬梅拿起历时一周准备的问题清单,问到“护航期间,你感觉最遗憾的事是什么”的问题时,刘毅的泪点被一下子“戳中”了,硬汉“卸甲”。
这是一场团体心理疏导,主题是“情感”,专为亚丁湾护航归来的官兵设计,马冬梅是他们的心理疏导师。
给硬汉的心灵花园“施肥”
威震亚丁湾的中国海军硬汉,在马冬梅面前哽咽,乃至流泪,已不是第一次。相似的画面,刘晓鹏也经历过很多。
刘晓鹏是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航空生理心理训练中心主任。从我国海军派出第一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起,这个中心已经“迎来送往”过9批护航官兵中的350人次。久而久之,刘晓鹏带领的8人心理疏导团队,在给空军飞行员、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官兵及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做心理疏导之外,也收获了个新名字——亚丁湾护航硬汉的“心海护航师”。
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被视为“流动中的国土,护航时的利剑”。从2008年12月底至今,我国共派出10批编队25艘军舰8300多名海军官兵,维护亚丁湾这条国际“黄金航道”上过往船只的安全。在海盗肆虐的高危地带,官兵们一次次地直面生死、化解危机、挑战极限,留在国人心中的,是不折不扣的硬汉形象。但若“逼视”他们的心灵,所有下舰的人都会说:“护航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刘晓鹏的心理疏导团队,就是“逼视”一群又一群亚丁湾护航硬汉的心灵的人。
但是,刘晓鹏不认为自己担得上“心海护航师”的称谓,因为在他眼里,“我们只是在给他们的心灵花园‘施施肥’。”
其实,为亚丁湾护航归来的硬汉做心理疏导,已经做了15年心理医生的刘晓鹏“压力特大”。因为没登上过护航军舰的他,“无从想象,这群小伙子6个月的反海盗生活,是怎么过下来的。”
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向来是一张闪亮的名片。从首次执行护航任务至2011年12月17日,已平安护送400批次4358艘中外船舶,盘旋于海天之间的舰载直升机、来去如风的“蛟龙突击队”,更令索马里海盗闻风丧胆。
今年8月底,记者在训练中心看到了两位“85后”战士马立文和江诚,他们刚刚执行完第八批护航任务凯旋,穿着休闲运动衫,总是笑盈盈的,稚气未脱的眼睛,严肃也清澈。
两人的样子,很难让人联想到他们刚在海盗肆虐的索马里海域,漂了约150天(加上启航与返航时间共计189天——记者注),护航过44批488艘中外船舶。连同第四批护航任务的176天,这两个两下亚丁湾的年轻机电兵,其实早已身经百战。
“你们看上去特别开朗,护航生活对你们没影响?”记者问。
“机舱里,窄、鸣、闷,甲板上,有时站两个小时皮靴里的脚面能起泡,衣服上的汗能结成块。这种情况下24小时警惕海盗,一过六个月,心理上没波动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