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9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召开2012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指出,201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他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及其深刻的变化。
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李培林表示,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一个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及其深刻的变化。换句话说,城市化将继我国工业化之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李培林指出,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已经成为拉动中国发生巨大变迁的三架马车。在城市化急剧推进的过程中,土地的快速升值成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一方面,人们群众快速增长的改善住房新消费需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恰相吻合。另一方面,围绕地产收益产生的利益博弈,也影响到实业的发展,生活价格稳定和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
李培林称,从整个结构变化来看,在城市化发展新阶段,区域格局正在发生所期望的深刻变化,就是中西部连续多年增长快于东部。过去一直是沿海地区增长快于中部和西部。2011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2.2%,东部地区18.3%,西部地区17.1%。中国发展的后力在于广大的腹地,东部地区基数很高,所以增长放缓,但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后发之势,速度普遍超过了东部,现在一种梯度的格局正在形成。
此外,在城乡关系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李培林表示,今年是连续第二年农民的收入增长超过城市的局面形成。长期以来,农民的收入一直低于GDP增长和城镇收入的增长,所以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当然,根据这两年农民增长快于城市的局面,也不能说出现了拐点,因为现在基数差距比较大,虽然增长率比城市高,但是绝对的差距实际还是在拉开,只不过已经出现了和扭转这种趋势的一些迹象。”他说。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以来统筹城乡发展正成为各地发展新的主题,全国各地城乡统筹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发展的新主题。李培林介绍,从成都、重庆的城乡统筹试点引起全国的密切关注,城市化的继续推进涉及到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
他指出,随着快速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由农民进城发展到打造都市一小时生活圈,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中国国农村已经结束百年来无社会保障的状态,2亿多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社科院发布蓝皮书 称网络“围观”正在改变中国
调查称中国近两成城市居民不愿与农村人联姻
近3成农业户籍人口在城镇居住 非农就业成主流
社会蓝皮书:农民收入增长可能连续二年超过城市
城乡居民存显著社会距离 外来人口难完全融入城市
调查称超6成中国进城务工者面临家庭分割
专家称社会体制改革已成中国改革事业新重点
社科院教授谈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三大动力
社会蓝皮书称当前公民社会参与总体水平仍较低
《社会蓝皮书》:房产业崩盘对经济有致命影响
社科院专家:中国全民社保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专家称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近十年最高
专家称中国城乡居民生活压力较2008年有普遍缓解
中国就业形势总体复杂 招工难与就业难继续并存
学者称“拼爹”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有一定影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