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城乡居民存显著社会距离 外来人口难完全融入城市

2011年12月19日 17: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19日电 2012年《社会蓝皮书》今日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报告会就2012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进行介绍、解读。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发展史的主任李炜研究员针对城市化中出现的个别现象进行解读时指出,中国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社会距离,一部分外来人口不能完全实现社会融入。

  李炜称,城市化过程当中存在社会融入问题。“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社会距离,一部分外来人口不能完全实现社会融入。”他指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城乡居民都对农村外来务工人员进城打工持接纳态度,认为不应该有任何限制。

  同时,李炜也指出,大城市居民对外来农村务工人员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排斥的心理。“在大城市居民来讲,有42.3%选择有条件的接纳,换句话说,如果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可以在城市里工作。在大城市里面还有20%左右的人口,认为要严格控制到城市里来工作的农村务工人员。”

  李炜表示,除就业问题外,对于外来人口和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里买房,是完全的开放,还是有条件的允许,还是要严格控制,还是坚决不允许,也有同样的趋势,“子女上学的问题也是一样。”

  “我们在调查中间对于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测量,就是我们互相测量他们的社会距离。”李炜提到,在调查中当城市居民和农村人被问及愿意互相缔结怎样的社会关系时,如聊天、工作、邻居、亲密朋友、结成亲家等,结果显示,农村人口愿意与城市人口缔结社会关系的比例总的来说都比城市人口低。“农村人在和城里人打交道方面,我们看到可能有一种天然的戒惧,比如怕城里人对农村人有一种冷漠或者歧视。”他指出,这也说明城乡居民之间还有着难以融入的现象,有一定的社会距离。

  李炜表示,即使在城市里面居住很长时间的外来人口,对于流入地仍缺乏归属感,不能实现完全的社会融入。

  李炜强调,“我们希望城市化可以带动另外一种新型的人系关系、社会关系的缔结,由原来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进一步成为人与人之间有机的结合。但是我们发觉城市化和所期望的公民社会目前来看,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现在公民社会参与总体水平还相对比较低。”

  “整个城市化所导致的公民社会参与程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李炜称,调查对城乡居民目前参加的社会团体进行了一定了解,“在城市来讲参与的比例,各类社会团体的比例都相当的低,高一些就是校友会,大概22.2%,其中是各种各样的联谊组织,比如互联网的团体,或者文体娱乐的团体,有10.8%。其他各种各样的类型的社会团体参与率都不足10%,在农村这个比率更加低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