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焦│
G20戛纳峰会
【亲历】 吴绮敏(人民日报记者)
阴云密布戛纳天空,巨浪拍击蓝色海岸。11月初,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欧债危机深化的形势下举行。
胡锦涛主席出席会议,阐明中国立场,引导峰会发展方向,增进同有关国家友好关系,展现负责任国家形象,维护中国重大利益。胡锦涛主席郑重宣布,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为促进解决发展问题、推动多哈发展议程采取重要实质性步骤,成为峰会一大亮点。真诚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鲜明特色。
【点评】 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中国在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上防止了把目前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根源和未来全球经济治理重点放在汇率问题上的偏差。
发达国家认识到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与自身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更加看重新兴市场国家作用。一批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建设性参与者。这是时代的进步,昭示着国际经济秩序的深刻调整和历史性变化。
│聚 焦│
南海问题
【亲历】 暨佩娟(人民日报记者)
今年,记者数次采访南海问题会议,感受最深的是中国声音不断增强。6月某大学举办南海主题会议,本报记者报名被拒。10月,中国与东盟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达成了一致后,记者赴菲律宾参加“南海论坛”,与会的中国代表有了阐述中方立场的机会。12月马来西亚举行南海问题会议,记者感到各方专家发言都较冷静客观。我方学者阐述了中国的主权主张以及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诚意。一位马来西亚学者表示,中国应该多一些这样外语流利的学者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
【点评】 丁刚(人民日报记者)
交流增进了解,有利缓和摩擦。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同样是这样。
自去年以来,由于一些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南海争端逐渐变成地区热点问题之一。如何“降温”?首先需要交流。任何一个当事国都需更清晰地了解别国立场和思路,这样才不会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产生误判,以致给地区和平造成伤害。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可以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更多交流,让外界更清晰了解中国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思路。南海问题的“降温”需要一个过程。
│聚 焦│
感知中国
【亲历】 赵顺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工作人员)
“感知中国”始于1999年,10多年来已成为国家形象推广活动的一个品牌。今年是中奥建交40周年,“感知中国”在奥地利近两小时的演出中,掌声不断。观众激动地说,中国文化的创新力、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沟通力令人惊叹。今年也是第八届柏林亚太周。中国专家学者在柏林就中国的医改、食品安全、防洪救灾与各国代表分享经验。
世界在改变,中国在发展,“感知中国”在成长。今天的“感知中国”,既有可“感”的艺术之美,又有可“知”的学理之思,成为世界感知中国的一扇窗口。
【点评】 俞新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委会主任)
很多国际政要和专家开始承认,中国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不少发展中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仿效中国的一些政策。这是软实力上升的亮点。
但是,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外界对中国的担忧疑虑也在增强,甚至出现针对中国的鼓噪。今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有说服力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对外政策,也是一个亮点。
百花纷呈的文化交流,显示中国人民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融入世界。双向的理解,将为中国软实力奠定更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