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势压人真可悲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炫官”之举已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而是演变成多种形式。
11月23日下午,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为迎接领导的到来,本该在教室里上课的200多名小学生暂停上课,身穿校服站在县政府大院内的道路两旁,夹道等待前来开会的领导。嘉宾在一片“热烈欢迎”声中入场后,孩子们才回学校继续上课。
更有甚者,权力的泛滥还上演了一场“领导搬家,千人排队争相送红包”。当年,时任廉江市公安局副局长陈锡照迁新居、大摆千人宴席。陈锡照的确很有“面子”——领导来了,下属来了,赌场和娱乐场所老板也来了,一些警察甚至为其充当“家丁”,张罗吆喝。
这些“炫官”干部,动不动就口出狂言,一不合心意就以势压人,他们没有敬畏手中的权力,反而想事事借手中之权去搞特殊、耍威风,妄想利用手中权力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其实,越是“张牙舞爪”,事事想占“上风”,想显示自己的强势、高大,却不料无形中暴露出自己的怯懦和渺小了。
回顾一个个因为“炫官”而“出名”的官员,最终都会落得被公众痛斥、名誉扫地的下场,现在恐怕不少人连肠子都悔青了。
专家认为,当前,经常发生“炫官”现象,这是权力观念和行为错位的表现,不仅仅是官员个人素质问题,说到底,是因为权力的监督疲软乏力,导致他们以为手中权力只是来自上级的“赐予”而非人民群众所赋予。权力一旦到手就成为个人待遇和享受的凭证而非公共服务的工具,这就势必造成权力作为的错位。如果任由这种错位蔓延,则会导致官民关系的错位,“鱼水关系”异化成“水火关系”,严重的会引发“仇官”情绪。
炫耀自己的官衔,看似很威风,也许逞了一时之强,但伤害民心的同时,最终也会伤到自己,百姓不会答应继续将这顶“官帽”戴在他们头上。
炫权背后是腐败
“炫官”的背后,实质是“炫权”,而权力的膨胀,最终只会导致腐败。
有专家认为,言语上的“炫官”不加遏制,很可能会演变成利用特权满足炫耀需求的“炫耀性腐败”。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大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下了个定义:“炫耀性腐败”多表现为奢侈浪费行为,简单说,就是政府官员做给别人看的行为,目的是满足某些官员的炫耀需求和炫耀行为取向,其基本特征就是利用权力挥霍公共资源。如,官员奢华办各类名目繁多的节庆;花巨资建造超豪华办公场所;上级到下级单位视察,下级官员举办盛大的欢迎仪式,让上级官员违规入住总统套房、吃喝方面铺张浪费等。
专家指出,权力不入笼子,就如脱缰的野马、下山的猛虎,可以信马由缰、横冲直撞,恣意肆虐、危害百姓,远离“权为民所用”的宗旨。
虽然,一些地方也做了诸多努力,要求领导干部增强群众观念,严禁对群众耍态度、摆官架、搞特权;带头遵章守纪,严禁干扰和妨碍执纪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严禁做出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行……
但事实上,除了让官员自律,更重要的还是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晒权”着手,制作权力流程图,使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的权力行使都阳光透明,受到全社会的广泛监督,使其不敢为所欲为。
那些掩饰不住的腐败分子被发觉后,引发公众质疑,相关部门应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线索进行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以回应社会的监督力量。
只有在这样的土壤中,那些唬人欺人的“炫官”才会有所收敛,官员想“炫权”也就没了底气。
“自己本身就是靠人民供养的,却把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用来欺压人民,真是一场闹剧。”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当前,重要的是要矫正权力观念和行为的错位,不论他是什么官员,任何以权谋私、仗势欺人的行为,都应该是“零容忍”,严惩不贷,直至将这些人赶出干部队伍,这才能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炫官”者的头顶上应该时刻有一把“利剑”,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言行一旦违背了党的宗旨,脱离了人民群众,触犯了党风政纪,就会留下深深的伤痕,这才能真正根除“炫官病”。
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一些领导干部不仅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甚至滥用手中的权力打压群众,如果不能扭转这种歪风,是很可怕的。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监督时,往往过多地寄希望于批评、提醒、警示,也就是大多停留在口头的责备上,而忽视从行动上加以纠正,以致当其滥用权力或权力不作为时不能及时得到中止或改变。正因为如此,对于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及失职渎职的现象,尽管怨声载道,谴责多多,甚至“权威”文件也接连发布,但却总是成效不大。(记者 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