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8时30分,豫南天寒地冻,凛冽的山风如刀子般刮在脸上。山顶,一面“四平营”大旗迎风招展,山道上呐喊声阵阵。济南军区某旅一营两个新兵连的“冲山头”对抗赛正在展开“拉锯战”。
“加油,一连的!”“二连的,加油!”半山腰“战情”胶着,双方都有人体力不支,渐渐落在了后面,领先的选手又折返回来,前拉后推往上冲。
“我能行!”二连新兵徐晓东腿脚早已不听使唤,却一巴掌推开了队友伸来的援手,咬紧牙关往前冲。距山顶还有约30米时,徐晓东突然一个趔趄,重重摔倒在地,腿上、手背上被碎石划出道道血痕。还没等卫生员赶来,他爬起来撑起身,又踉跄着冲刺。
“好样的,徐晓东!”战友的掌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徐晓东一口气冲到山顶,完成了他军旅生活中的第一次自我挑战。营长董国边按秒表边伸大拇指:“像咱‘四平营’的兵!”
下山的路上,董营长向记者介绍,当年解放战争的四平之战,一营的先辈们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刺刀见红,血战到底,拼出了“四平营”的威名。营里在新兵入伍没多久便组织第一场比武,谁输谁赢不重要,目的在于磨砺敢打必胜的血性,延续英雄基因。
果然,还没到连队门口,就看到刚刚在对抗中处于下风的二连官兵,正围着连干部请战,要参加下午的“5公里接力对抗”,一雪前“耻”。
下午3时,烽烟再起。场上你追我赶,场外也互不示弱。最终落败的一连官兵不服气,约定明天再战。
抵近观战,记者颇有感触:一天的对抗,虽说双方成绩不见得有多好,但它点燃了一把火,新战士们对团结和集体的珍视、对胜利和荣誉的渴求,已悄然萌芽。(记者 梁申虎)
相关链接:
■丁海明
军人生来为战胜——这耳熟能详的军旅箴言,如果不能刻在胜利的纪念碑上,就会埋葬在失败的耻辱柱下;
战场没有亚军——这警世长鸣的兵家酌见,如果不曾经历你死我活的铁血拼杀,则很难铭心刻骨、化入血脉;
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这山呼海啸的勇士宣言,如果不在风雨磨砺中成为引路的灯塔,就会零落成泥碾作尘,随消磨的意志飘散……
人间没有天生的勇士。从社会青年成长为革命军人的征程中,不知要闯过多少险隘雄关,那为了胜利而不惜一切的军人血性,正是手中的火把、心头的火炬,从“兵之初”点燃,就不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