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吁完善社会捐助公示 严打贪污私吞善款行为

2011年12月27日 12:0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个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应该能尽力保证好人有好报。如果好人没好报,见义勇为反被诬陷、捐献善款却被私吞,人们就会日渐冷漠,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将沦陷

  上周,由网帖曝出的安徽霍邱强制捐款事件得到回应,相关部门称并非强制,只是给出了一个捐款指导意见。上周,有关“血荒”的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献血送保险、送手套、送暖手宝,激励献血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为何却依然掩不住令人担忧的“血荒”?

  爱心首先应该是自愿的,强制便脱离了本意,激励也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社会何以要靠这些外在手段才能激发爱心?是我们的爱心变少了吗?

  仔细想来并非如此。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爱心,缺的是对爱心的正面反馈:好人要有好报。但我们听到太多爱心的负反馈:好人没好报,见义勇为反被诬陷,捐献善款却被贪污私吞。这些负反馈深深地打击了人们的善心,导致人们日渐冷漠,对社会道德环境逐渐失去信心,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将沦陷。

  一个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应该能保证好人有好报,保证爱心有正反馈。如果把道德环境比作一池水,把善心比作水中的鱼,向道德之池中倒清水,便是给予善心正面的反馈,池水清澈透明,鱼儿活跃健康,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相反,向道德之池中倒污水,则会打击善心,污浊道德环境。哪怕只注入了一次污水,打击都可能是巨大的,因为公众的信任感一旦被伤害,就很难弥补。

  爱心需要正反馈,首先亟须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管理与操作,重树公众的信心。联系今年慈善领域发生的信任危机,重树公信之路不尽平坦,但至少已经启程,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代表的慈善机构正着手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其次,完善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制度,维护捐赠者和受赠者的合法权益也势在必行。可喜的是,由民政部指导的“中国公益慈善信息报送平台”项目已经启动,一个覆盖全国的慈善捐助信息报送网络将于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捐赠者与受赠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将在不远的将来被填平。

  再次,加大对利用善心中饱私囊者的打击力度也至关重要。只有确保道德之池不进污水,善心成为雪中之炭,人们才乐于献善心、勇于献善心,整个社会才会浸润在尊重善心的积极氛围中,运行在彰显善心的良性轨道中。

  其实,给予善心正反馈并不难,生活中一个赞许的目光、微博上一句简单的鼓励、公益组织一篇公开的账目、慈善机构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当这些正反馈越聚越多,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一个值得信赖的道德环境也就指日可待了。试想,有了那样的道德环境,捐款何必用强,血库又怎么会“荒”呢?

  【热点回顾】

  孙永海

  12月19日,捐献器官让五人重生的孙永海老人在老家哈尔滨下葬。在他之前,宁波全市人体器官捐献仅有32人登记,无一人捐献。但在他之后,短短几天,器官捐献志愿者的登记人数已经超过了百人。

  割肝救母

  12月23日晚上7点半,来自安徽马鞍山的90后女孩杨蓉和肝硬化晚期的母亲芮明翠的肝脏移植手术顺利结束,母女平安。此前,为资助这位割肝救母的女孩,天津市民热心捐款9万多元。

  最美PS

  在天涯论坛贴图专区,身患尿毒症无法出远门的四川都江堰女孩江理求各路PS高手给她合成几张景区纪念照。上海世博园、南京总统府、成都武侯祠、武汉黄鹤楼……在众网友高超技术的帮助下,江理走遍了祖国各地,“最美PS”也因此得名。林 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