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民晚报:密码泄露升级,信息安全何在?

2011年12月27日 14:36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泄密事件仍在进一步扩大,自上周CSDN、人人网、猫扑等网站被曝用户密码外流后,近期天涯、新浪微博也难以独善其身。目前,在天涯近4000万用户账号密码被挂到网上公然下载的情况下,天涯社区已向用户发致歉信,新浪微博也开始强制要求用户更改密码。

  360安全中心发布红色安全警报称,目前已有超过5000万用户账号和密码在网上公开扩散。于是有网友感叹:“全民修改密码的时代来临了”。不论是运营管理的漏洞,还是黑客强大的技术,在互联网面前,我们越发觉得自己几乎没有了隐私,能够掌握公众信息的网站或者黑客,其实比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比如豆瓣电台知道我的口味,我却没法概括它。更可怕的是,我们常会对此不以为然,还继续提供着各种信息。

  大家在享受网络高度的开发性、流动性和交互性时,恰恰这些特性决定了个人信息一旦在网络上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以及任何人攫取之便捷将无法控制,使得侵权变得十分容易。这次密码泄露事件只是公众个人信息被侵犯的一个窗口而已,在生活中,公民个人信息通过网络被泄露、个人电脑被黑客入侵、网上购物清单被人留底等情况时有发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遭遇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占网民的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1.21亿人。一种普遍的不安全感弥漫在网络世界。

  拿什么来守住我们的密码?此次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表明许多网站的安全意识淡薄,对用户的核心数据保护不足。同时,国内的《电子签名法》迄今未能在商务领域应用。另外,当前社会对互联网公共安全的治理,有待增强。最大程度地建立并完善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成了网民与管理者共同的呼声。

  个人信息的保护,不泄露是底线。在个人信息的获取、收集、持有、使用、营销等环节都需要管理保护机制。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后,责任主体只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对于如何补偿受害者并未做出相应规定,当前理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民事补偿机制,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马想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