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票”的推出无疑值得赞赏,但也要考虑农民工等群体面临的“技术鸿沟”,统筹规划周详安排,真正把好事办好
春运将至,关于买票的话题再次升温。笔者来自四川这样一个劳务输出大省,父母在外务工已有18年。“买票难”给我的印象是,春节团聚有多温馨,“买票难”就有多深刻。为了多赚点钱,家里人总是临近年关才买票回家,大年初二初三又匆匆开始返程。农民工缺少“门路”,只能用“笨重”、“原始”的方法——自己排队解决问题。
好消息是,从今年起,全国所有车次的火车车票都实现了“网络购票”。在网上完成购票手续,乘客只需提前到车站售票窗口取票,就能顺利坐上回家的列车。“网络购票”是老百姓呼吁了好多年的举措,但作为农民工子女,我最关心的是,“网络购票”能否让农民工群体买票更容易一些。
这些年,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让农民工在春运中的行程变得更加便捷、舒适,但一个挺现实的问题是,去年推出的电话订票就曾经让很多农民工很迷糊,现在新推出的“网上订票”,会不会让他们更“迷糊”呢?
首先,农民工能不能享受“网络购票”的便利,这是一个问号。一来农民工的经济条件相对拮据,有没有便利的上网环境,能不能上网都是个问题;二来,部分农民工,尤其是老一代农民工,受到文化基础和学习环境的限制,有没有使用互联网和网上支付的能力,也是个问题。笔者就曾有这样的经历:2010年,老家很多外出打工的亲戚都弄不明白“电话订票”是怎么回事,那时候,笔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他们打电话、订车票。如今,“网络购票”刚一出来,打电话找我咨询的亲戚就“络绎不绝”。需要强调的是,网上订票30分钟内不完成在线支付就算自动放弃,而农民工基本都没有网络银行账户,不找人帮忙几乎就没法通过网络买票。
其次,网络购票的预售期比窗口售票要早两天,这对于那些不会“网络购票”又不得不去窗口排队的农民工来说,几乎是一个“噩耗”:会上网的人提前两天就订了票,不会上网的农民工们排队买到票的机会,可能就更少了!如果没有一定的预留票或针对特殊群体的安排措施,对于习惯排队、只能排队买票的农民工来说,“网络购票”不仅不是能减少排队时间的利好消息,反而增添了能不能买到需要的票的新忧虑。
“民工流”是春运的主力之一,让占有社会资源相对少的农民工顺利买到春运回家的车票,关乎社会公平,更影响春运稳定。实施“网络售票”,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缓解买票难、挤压黄牛党的寻租空间,称得上“善举”。但是,先进手段的运用,也要照顾不同群体的特殊情况,简化操作流程,统筹规划、周详安排、做好配套服务,这样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面对农民工群体今年可能出现的新的“买票难”,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一些必要的摸底调查,并针对一些新苗头拿出相关预案,采取有力措施让今年的春运更平稳有序。
针对群体流动为主的农民工,可以更多推出团体订票、农民工专列等特殊服务,保障售票公平和春运效率。具体到“网络购票”来说,在方便大部分人的同时,也要考虑农民工等群体面临的“技术鸿沟”,一方面加强对农民工“网络售票”的知识普及,另一方面完善传统的窗口售票方式,包括春运期间暂时取消“网络购票”与窗口购票的时间差等,保证农民工偏爱的窗口购票能与新式购票方式有同等的机会,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搭上“网上购票”的快车,而不至于被甩下。(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