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广州一位“保时捷少女”停车救人的事引起不少的议论和“猜想”。许多网友认为,救人不应与开什么车联系起来;一些网友揣测,这是因为小女孩思想单纯,所以没有太多的顾虑;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猜想是:少女是作秀;她家里钱多,不怕被敲诈。
事物的发生通常都包含着某种意义,而媒体的报道角度以及人们对某件事物的议论也都透露着某些意义。
媒体本来就是一种寻找关键词的工作。开保时捷象征着驾者的富有,在“多金为大”的社会环境中格外引人注目;少女则自古以来都是唤起人们想象的引信。最近一段时间来,驾车肇事者不乏“我爸是某某”的自壮之声和名车特种车的影子。从媒体报道对保时捷和少女的突出中,可以发现身份识别已经成为社会潮流。数十年来,“阶级”这个词逐渐从人们的日常叙事中淡出,但阶层意识则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已经从语言分辨升级为行为识别。在小悦悦事件中,对陈贤妹的“拾荒阿姨”身份的强调,同样反映社会的身份意识。而“少女”一词的突出则十分微妙:它不纯粹是试图对一种潜在想象的召唤,还潜藏着另一种“意境”:她是个入世未深的女孩;如果是老成世故的大人,就会有防范之心,就会惊悚于“江湖”的险恶而不敢轻易出手。
反对媒体在报道中强调保时捷的人表现了常态思维。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在力所能及时援之以手,应该是任何人的道德义务,也应该是本能反应,没有必要做庸俗的身份认证。然而只要轿车的属性能够夺目,就说明它已然是人们的“心理镜像”。奇异性是新闻的要素之一,被突出并且能吸引人的一定具有奇异性。这就像廉洁本应是为官常态,但当廉洁成为新闻时,就证明“廉洁”已成“奇异”了,我们不能依照常态思维来批评媒体报道不该突出常态道德。
非常态社会是非常态思维的潜在训练营,有时甚至是“邪恶思维”的教改所。说少女作秀,说她钱多不怕诈,这样的思维与猜想就出自社会教练之手。
“存在决定意识”是句老掉牙的话,但它的意义不老———要改变思维和意识,首先要改变存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