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中等收入者是社会稳定的中坚,是扩大消费的主体。然而,过重负担之下,国内越来越多的中等收入者非但没有成为“中坚层”,反而成为“夹心层”。同时,低收入群体也在为难以跨入中等收入者行列而焦虑。建设“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任重道远。
年末,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普通居民,请他们就此话题吐露心声,畅谈期待。
——编 者
北京市外企白领王媛
生活压力大,成了“伪中产”
本报记者 欧阳洁
王媛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是人们眼中标准的“白领”。她月薪上万,每天衣着光鲜地出入高档写字楼,生活体面、滋润。年初,她“升级”做了妈妈,不仅生活忙乱起来,更要好好考虑家庭整体规划,除了为父母养老,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从幼儿园开始就得给孩子找好学校,费用不菲。如果再上辅导班,开销就更大了。”王媛算了算,学龄前就得预备10来万元。王媛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自然要靠她。王媛的爱人来自农村,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以后也要承担两位老人的养老。
花销这么多,收入够用吗?王媛说,工资是她的主要收入来源,每扣完各种保险、所得税后,拿到手里的有9300元左右。好在今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她每个月少交了500元左右的个人税。
“收入看起来不低,但工资涨速跟不上物价的涨速,而且我们公司工作压力挺大的。每年经过严格的考核评比,只有评级靠前,工资涨幅才能超过10%。”王媛说,今年生完孩子后,有好几个月没工作,收入也少了不少。她觉得自己成了“伪中产”。
说到股票、基金等财产性收入,王媛只能苦笑。2007年,A股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时,王媛随大流进入资本市场,买股票、买基金。然而,随着A股持续下跌,现在她都没心情去看股票账户了。
“最近打开账户一看,投进的10来万元钱,现在缩水了一半不止。基金除了一只还稍微稳定点外,其他的大约已经亏了20%。”王媛说,“本来还打算给儿子投资点教育基金,现在看来都不太合适。希望以后股市能正常、健康发展,让我们也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