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从左至右)等多位部长到会接受委员询问。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专题询问走向制度化 直面社会民生热点
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财政决算、国家粮食安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作为询问重点,分别采取分组会议、联组会议和大联组会议的方式,开展了3次专题询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样举行了三场专题询问,除了财政决算,今年选择了保障房建设和教改纲要实施情况作为主题。显示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中,专题询问已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在主题选择上更加贴近民生热点。
追问热点,直面难题,将问题摊在桌面上。从保障房的政策设计建设进度,到资金保障分配管理;从教育经费保障,到校车校园安全……,针对各种民生热点、关切点,委员们连珠发问,不乏犀利尖锐言辞,部委大员一一作答,坦诚恳切。
在今年的三场专题询问中,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审计署、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务院法制办等十几个国务院部门的负责人到场应询,涉及部门领域更多更广。
此外,专题询问充分向媒体开放,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现场报道或直播,体现出透明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今年“两会”时表示,专题询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产生积极反响,已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亮点。他此前也曾强调,要将社会普遍关注、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询问重点,使专题询问开展得有声有色、更富实效。
专家分析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题询问对促进人大监督“一府两院”、保障政府部门正确行使职权,乃至预防和惩治腐败具有很大意义。询问过程中,公众可以进行多方面观察考量: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是否到位,常委会委员如何履职,政府如何接受监督。通过具体制度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发展,公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得到丰富与发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