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灰霾"这个曾经多见于小说的词从去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人关注,而引发关注的焦点,则是一个专业型很强的术语,PM2.5.
这个从去年10月进入公众视野的专业术语,随着频繁出现的灰霾天气,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能否监测、是否应该监测一时争论甚嚣。从今年起,全国多个城市开始监测PM2.5,拉开了2012环保大幕。
监测PM2.5,是否就可以减少灰霾天气?相比欧美国家花费50年治理灰霾,中国下一步又该如何有效治理?为此,中央台记者温飞独家专访了多年从事灰霾问题研究的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
吴兑表示,灰霾天气与大气中的"PM2.5"密切相关。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彼此之间不断进行化学、物理反应,使得污染变得十分复杂。
吴兑:灰霾天气本质是细粒子污染,治理细粒子的难度比治理粗粒子、粉尘污染和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难度要大得多,你比如说,英国所谓原来说是伦敦的雾都,实际上现在的科学认识,它就是个霾都。因为欧洲和美国尤其是英国、比利时、卢森堡这些地区是原来煤炭、钢铁、能源非常集中的地方,它污染的强度到达了污染物在大气中凝结成絮状物往下掉,跟下雪一样似的。欧洲和美国那么严重的情况我们没经历,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是压缩型的,很短时间内经历了粉尘污染。他们可能经历了一百多年,二氧化硫他们经历了四、五十年,我们也就十来年,又走到新型复合污染也二、三十年了,我们短短几年就进入了新型复合污染阶段。所以说这个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这个地方。
尽管我国不少城市的大气污染远没有当年伦敦还有像美国那么严重,但是吴兑认为治理好这个灰霾起码也要花费20-30年。
吴兑:从欧洲、北美它治理这个过程,治理到现在,他们都经历了50年,所以我想我们至少要打个对折,要20、30。另外一个如果咱们按照WHO的质量准则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这么四步走的话每一步考虑是3-5年的话,我觉得也要20年。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曾表示,按国标,目前全国7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但如果增加PM2.5监测指数,则全国70%城市不达标。虽然,全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将PM2.5纳入监测中,但吴兑表示这对于灰霾的缓解并不乐观,治理灰霾,任重而道远。那么,对于灰霾,下一步又该如何有效治理?
吴兑表示,灰霾的出现和总体经济规模发展到一定水平而形成的人流、物流、交通流有直接关系。
吴兑:我们国家的污染是在能源排放作为基础的情况下,又叠加上了交通源的排放,所以才是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骆驼。这个灰霪刚出现的时候,珠三角地区比较重视, 2003年至2005年珠三角的情况大概跟北京现在的情况是类似的,一年也有一百多天、两百天,后面就加强治理了,现在已经降到七、八十天。
对于如何有效治理灰霾,吴兑说要从源头抓起。
吴兑:灰霾主要是细粒子污染,细粒子除了来自能源、工业排放、硫酸盐,当然不仅仅是能源了,还有其他工业。包括只要有燃烧的、有炉窑的,都有可能排了。既然它的组成是这样的,那么你进行减排以后从这里入手。灰霾不是没有办法治的,只要从油品质量、汽车排放的标准和加油站的改造这三个步骤去着手,应该能收到成效。我觉得政府官员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个就是说悲观,说治不好,也不知道从何下手;第二个就认为,有的官员说我两三年就能治好了,这个我觉得都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