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海上安全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将从哪些方面加强对海上人命的救助保障?记者6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救捞系统工作会议间隙,专访了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
公众对安全保障需求日益增长
“近年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显著增加,每年因灾害和事故伤亡的人员逐年增多,应急挑战、反恐挑战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加强应急工作已经成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宋家慧分析形势说,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着手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对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将其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深入,海上专业救助打捞等应急队伍建设,被国家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入,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力量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新的机遇。
宋家慧说,《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实施今年进入关键时期。国务院将救捞作为《国家应急规划》和《航空应急规划》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期间对救捞基本建设投入预计将达到85亿元,这些为救捞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救捞系统在“十二五”期间计划购置救助直升机12架、新造大型专业救助船舶14艘、5000吨大型起重船1艘、大型溢油清污船3艘。随着这些装备的投入,到“十二五”末,救捞系统的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和应急抢险打捞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
“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水上安全保障的需求日益增长。”宋家慧分析说,我国海洋经济长期保持增长态势,环渤海、长三角、台湾海峡、珠三角四大沿海经济区全面形成,对海上应急保障力量的需求持续增加。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沿海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海洋环境保护备受关注、大陆对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为救捞系统提供了发挥专业优势的巨大空间。
救捞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在面临以上发展机遇时,我国救捞系统还面临着严峻挑战。
“救助经费不足的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救助工作、队伍管理和稳定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宋家慧坦言。
其次,从国际形势看,世界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仍然持续,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海洋油气开发和海运市场仍然低迷,航运业面临巨大困难,打捞经营单位“走出去”发展难度增加。从国内形势看,目前国内打捞和海洋工程从业单位和装备不断增加,各打捞局履行重大应急抢险打捞职责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大吨位、大深度沉船打捞和快速清障打捞能力仍显不足;打捞经营能力不强、技术能力不足、装备老旧等制约打捞经营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救捞本身保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也面临着挑战。宋家慧说,救助打捞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像救捞一样安全面如此广、管理跨度如此大、安全形势如此复杂。特别是救助飞行队伍成立10年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走过了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才完成的发展历程。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救助飞行队起步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飞行救助作业环境复杂危险,安全工作压力巨大。
救捞本身也需要调整发展结构。宋家慧说,救助船舶结构不合理和救助直升机数量不足和救助手段单一与救助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控制救助成本与满足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存在两难选择,统筹成本与效益、实现科学救助任重而道远。
守护百姓海上出行安全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实施的攻坚年。“全国救捞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宋家慧说。
进一步加强值班待命和应急救助工作,是今年海上救助工作的重点。宋家慧要求严格执行动态待命救助值班制度,进一步加强“四季七节”重点时段、“四区一线”重点海域的值班待命工作。统筹考虑救助成本和效益,科学调度救助力量,密切船机配合,充分发挥救捞联动机制的作用,促进科学救助实施,不断提升救助成功率。进一步深化大风浪救助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完善翻扣船救助等特色救助技术。积极推进救助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救助调度指挥系统和救助现场远程可视系统。
“救捞系统的打捞队伍不是企业,而是国家海上专业应急抢险打捞队伍,在履行抢险打捞职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锻炼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海上应急抢险需要和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的有效措施。”宋家慧指出,要继续推动打捞与海洋工程一体化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打捞经营单位内部管理能力、履行职责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继续加强飞行队的救助能力建设,是今年的重点任务。宋家慧指出,要以创建“安全、规范、高效、精英”一流飞行队活动为平台,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把2012年确定为“标准规范年”,确保飞行队持续安全。宋家慧要求稳步推动夜间搜救训练,在条件成熟的飞行队或骨干中开展简单气象条件下的救助训练。继续扩大陆岛救援网建设,按照“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深化沿海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工作。继续加大飞行员、救生员和机务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招、培、储力度,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培养方法和认定程序,实现人、机合理配比,提升救助能力。
“要通过加大交流,提高我国救助飞行队的能力。”宋家慧说,要启动8架救助直升机采购工作,对飞行救助基地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结合低空开放契机,与军民航协调设置永久性海上搜救训练空域。建立飞行单位情况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飞行资源的交通运输部部内共享、集中管理。
宋家慧最后强调,国家、人民的期待催人奋进,救捞系统将攻坚克难,全力守护百姓海上出行时的生命安全。(记者 林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