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专家称降低PM2.5必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2012年01月11日 11:4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去年入冬以来,许多地方持续发生的雾霾天气,引发了人们对空气质量污染问题的关注,由此,PM2.5(细颗粒物)这一概念被公众熟知。2011年12月30日,环保部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等相关法规和文件,PM2.5首次纳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范围。

  日前,北京市环保局启动PM2.5监测网络建设。计划在春节前,公布综合观测实验室的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专家指出,PM2.5首次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公布PM2.5的研究性监测数据,只是解决大气污染的第一步。要想真正改善大气质量,还得从源头的治理抓起。而这并不能仅靠一地政府的努力,也非短时间能做到,公众需要有耐心,政府、企业、公众应当共同为更多的蓝天而努力。

  PM2.5 是灰霾天气“祸首”

  中国气象科学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王亚强表示,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增多容易造成“灰霾天气”,人为来源主要是指汽车尾气、燃煤、工厂的排放物、建筑扬尘等。去年9月1日至今,我国中东部地区共发生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郝吉明也表示,大多数燃煤电厂、工业锅炉、机动车,包括生活物质燃烧都可以产生PM2.5,然后施工扬尘、道路扬尘也都含有PM2.5。总体上讲,有50%左右的PM2.5是由直接排放的颗粒物造成。另外的50%左右的PM2.5是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反应造成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很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处于临界点,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空气质量在扩散条件较好时能达标,一旦遭遇不利天气条件,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就会迅速下滑。据环保部门最新统计,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达到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

  有环保专家称,我国不少地区污染排放严重超过环境容量,一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甚至倒退了几十年。而且以水泥、钢铁、焦化等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还在持续增大。制定关于PM2.5的新标准后,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在全国建立完善的监测网。

  PM2.5 在多地开展监测

  在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实施时间表:2012年,在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年,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结果。

  今年1月,面对公众对PM2.5的关注,几个列入首批监测名单的城市陆续披露了监测的准备情况,不少城市还公布了曾讳莫如深的历史数据。如上海市环保局公布了从2006年到2010年对上海PM2.5试点监测的数据,按照新标准,24个站点监测的PM2.5年平均数据,在过去5年均不达标。

  南京也公布了连年不达标的PM2.5监测数据。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陆晓波介绍,南京自2007年启动PM2.5试点监测,从2008年开始,草场门、中华门和仙林大学城大气自动监测站开展PM2.5监测。

  广东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监测PM2.5不存在技术问题,广州、深圳等城市已为监测PM2.5准备好设备。在国家正式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率先发布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16个监测点位的PM2.5监测数据。

  PM2.5 监测只相当于“体检”

  “将PM2.5纳入评价体系,是一种倒逼机制,有利于消除或缓解公众自我感观与监测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公众的环保意识、参与监督会促使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工作。长久来看,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但想把PM2.5这么大幅降低,不是一项两项措施能够解决的。现在,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特征,必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的机制来应对。”王亚强表示,“公众要认识到PM2.5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要明显改善空气质量,还有很大难度,需要很长时间。公众需要有耐心。”

  “当前人们热议空气质量标准是否运用PM2.5或PM10,并非是改善空气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监测PM2.5来讲,就是相当于体检,体检之后可以发现问题,关键是怎么开出药方来治。”王亚强表示,只有人为排放少了,颗粒污染物浓度降低了,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好转了,空气质量状况才能真正得以改善。

  降低PM2.5,将成为当前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重头戏。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表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加入PM2.5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有条件的地区已以降低PM2.5为重点,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努力。上海采取机动车污染控制、电厂脱硝、清洁能源替代和区域联控联防等一系列措施。北京针对机动车污染贡献率不断上升的态势,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实施国五油品标准,并实施相应的排放标准。重庆市环保部门正组织力量开展当地PM2.5形成原因的调查,并着手制订针对PM2.5等复合型污染问题的行动计划。我们期待更多的蓝天尽早回归公众视野。(记者 袁于飞)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