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大昭寺冬季迎来百万朝圣者
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农民索杰带着父亲来到大昭寺前。趁着农闲,父子俩坐了500多公里的汽车,展开了冬季拉萨朝佛之行。
尽管刚过上午10点,大昭寺前已是人山人海。索杰放眼望去,排队进入大昭寺朝佛的人已经排到了八廓街深处,看不到头。他搀着父亲,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八廓街行走。在一公里外,他们找到了朝佛队伍的末尾,便手捻佛珠口念经文,随队伍慢慢走向大昭寺。
队伍的前方,是索杰和父亲朝佛的终极目的——1300多年前由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冬日的大昭寺,被数以万计像索杰一样的信教群众所环绕和朝拜。据大昭寺管理委员会统计,从去年10月末开始进入冬季朝佛旺季以来,大昭寺平均每天接待2万名来自西藏区内外的朝圣者。截至目前,已经接待了100余万人次。预计到2月末藏历新年前夕,总共将有200多万人次前来大昭寺朝佛。
始建于吐蕃王朝鼎盛时期的大昭寺,按照藏传佛教的理想世界“坛城”模样建造。因其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信徒心中尊贵无比。众多朝圣者经历千辛万苦,甚至沿着冰冷的川藏、青藏公路磕等身长头,只为能仰望释迦牟尼那穿越千年的慈祥面容。
藏族作家索次说,冬日拉萨是一个真实的拉萨,“夏天大昭寺外朝圣者淹没在大批的游人中显得微乎其微,游人喧宾夺主成为拉萨的风景。冬日拉萨则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游人渐渐退去,众多来自不同藏区的朝圣者围着大昭寺右绕而行,齐声诵念六字真言,一种超然物外的神圣感就这样被营造出来”。
暂时告别农牧生产的藏族群众,在冬季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行动——到拉萨朝佛。于是,操着各地藏语方言,穿着地域识别性极强的藏族服装,来自四川、青海、甘肃以及西藏那曲、昌都和日喀则等地的信教群众,纷纷来到拉萨,来到大昭寺。
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农民加措来拉萨已经5天了,这是他第二次来大昭寺朝拜。在大昭寺广场,他告诉记者:“这里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从穿着一眼就能看出是哪里来的。头上扎红绳子的是昌都来的康巴人,戴着蜜蜡和绿松石的是那曲和阿里来的牧民,日喀则农民穿的藏装则最简单。”
近年来,随着进出西藏交通条件改善,信教群众的朝佛方式日趋多元化。来自青海、甘肃等地的朝圣者很多选择乘坐青藏铁路列车来拉萨,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则乘坐飞机。
记者看到,拉萨街头多了不少车牌号“川U”和“ 川V”的汽车。据了解,这是来自四川阿坝和甘孜两地的朝圣者,他们沿川藏公路开车入藏,有的甚至将货车改成“房车”,一家人的路上生活全在车上。
当然,那些虔诚得让人震惊的磕等身长头的朝圣者依然在川藏、青藏公路沿途屡见不鲜。他们朝着拉萨的方向,在上千公里的路途上三步一磕头,贴着冰冷的路面,只为了心中的觐见。
上百万的朝圣者为大昭寺添上了一年中最旺的香火,也为寺里的僧人和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大昭寺僧人拉巴告诉记者,每天2万多名朝圣者中,有80%左右的人来自拉萨以外的地区。为了方便信教群众朝佛,寺庙延长了开放时间,每天上午8点开门,有时到晚上8点才关门,每天都很忙。
尽管少了络绎不绝的游人,但在朝圣者虔诚的诵经声中,冬日的大昭寺多了几分超脱世俗的“喧嚣”。
傍晚,索杰再次来到大昭寺,和许多朝圣者一样在寺前光滑的石板上铺上垫子,朝着释迦牟尼像的方向磕起等身长头。拉萨傍晚久久落不下去的太阳把索杰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他口中念诵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与周围人的诵经声,形成了雄浑而又悠长的多声部大合唱。(胡星 殷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