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职称评定标准降“格”就是拔苗助长

2012年01月16日 16:2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现在高级职称评得太多啦,很多主任医师的水平却是助理医师,当上主任医师就不值班了。拔苗助长评了一大批,条件下降了,也泛滥了。”在省人大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唐小平如此批评。相反,省人大代表辛瀑认为,年轻的官都能当了,年轻教授为什么不能当呢?中国的医生一年看的病人比国外医生十年看的都多,现在是评得太慢了!

  唐小平还说出了一些隐秘背景。他说,“当时为了配合文化大省,就把职称评定的条件修改了,是考虑到广东的高级职称比内地一些地方少。”由此可见,职称已经嵌入了我国庞大的“指标文化”中,成了官方随时调整标准、满足某些部门特殊癖好的东东。因为高级职称的条件一改, “高级人才”就能纷纷涌现,医学界一片繁荣;正如楼价一推上去了,财政收入的数字马上很好看;中学通过排斥“低等生”、集中尖子生,升学率也会飞跃进步,成为排名前列。指标导向,就是这样让我们周围弥漫着美好的数字和可悲的现实。

  既然许多职称是反学术规律、反实践规律制造出来的,那么它们就不能代表见多识广的从医经验和深厚钻研的学术水平了。职称本该是医生水平的结果标签,如同一分货自然值一分钱的道理。如今,大家为了满足职称条件而去应试和工作,提早拿个高级标签,那就和滥发货币一样,一分钱不值一分货了,但是病人还是花着高昂费用去购买已经贬值的医疗服务。

  中国病人多,医生看病就多,可惜按我们的体验,在医院花费时间最短的恰恰就是看病本身,而这么短的时间,有一半还是医生在对着电脑开药。本来病人的营养、体质和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每一个体都是特殊的样本,都要综合考虑利弊才能对症下药。可按照辛瀑代表的观点来看,似乎一天看上100个病人,给100个人开差不多的药,这已经是经验积累了。有病人数量肯定就有医生质的飞跃,有批量的病人就该有批量的高级职称。这就像说,只要一艘游船在珠江上来回摆渡1000次,那么这个船长就经验丰富可以把船开到太平洋去了。

  官员年轻化,这是针对国内体制顽疾而言的。考虑到政府里都要论资排辈讲年龄,年轻人的青春常常花在为领导写材料和鞍前马后的服务上。如果有上级独具慧眼发掘英才,让一些有才的公务员早日成为领导干部,这既是为国家节约资源,也能是在为社会注入活力。但唐小平代表提出的问题不是反对慧眼识英才式的破“格”,而是整个职称评定标准的降“格”,这显然是两个问题。

  最关键的是,职称只对医生自己有用,含有水分的职称,对病人可能只会加深其信息不对等。(耀 琪)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