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新华每日电讯:从城镇人口超农村看春运难之解

2012年01月19日 13:5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春运也可以当做一个晴雨表,检验城镇化的水平和成色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亿,占总人口比重的51.27%。城镇人口首超农村,是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历史上的首次,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月17日新华社报道)

  在春运如火如荼的季节,看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很自然将二者联系起来。春运作为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虽然不全是从城市到农村、从人口输入地到人口输出地的往返运动,但至少作为春运客流主力的农民工和在读大学生,多数是沿着这一路线移动的。其实,在我们这个城镇化时间还不长的国家,不仅是尚未在城市扎下根的外来务工者,很多已经坐稳了的城里人,故乡也在农村:那里生活着他们的父母亲朋,留有年少时成长的记忆。中国人又特别注重亲情和团聚,“回家”永远是春节的主题。人们需要利用这个机会重温亲情、祭祖寻根、寻找归属和认同感,所以就有了举世罕见的春运返乡大潮。

  为解买票难,理论上最好的办法是加快铁路建设,多拉快跑,提高运力。但春运毕竟不是常态,如果按照春运的标准设计运力,平日又可能造成闲置和浪费。从根本上说,解决春运难题,还要靠真正的城镇化和城乡均衡发展,让更多的人融入工作和生活的城市,不用再夫妻分居,骨肉分离,不要等到逢年过节,才有机会享受亲人团聚的短暂欢愉。这才能真正减少春节集中流动的发生,缓解连年增长的春运客流压力。这就是城镇化水平与春运之间的关系。

  一些人把春节回家看成一种陋习,是农业思维的延续,似乎用现代思维取代“落后”习俗,一票难求就可以解决了。还有人说,再过三五十年,现在城里人的父母都不在了,农村的根没有了,春运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但是,不要低估传统的力量,也不能坐等流动人口问题自动消失。改变几千年形成的风俗习惯,比提高铁路运力还要困难得多。换个角度看,一些人眼中的陋习,可能是别人羡慕的温情,浓厚的家庭观念和人情味,何尝不是值得汲取的优秀传统资源。

  话说回来,传统不能说丢就丢,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团聚不一定都要回到乡下,体验回家的温暖,也不一定非要经过痛苦的春运之旅。很多人不是提倡把家人接到城里过年的“反向移动”吗?不过,目前这种情况还没有形成潮流。

  既然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为什么多数人没有选择在常住地团聚,或者把乡下的亲人接到大城市过年?城市的年味也是年味,异乡的团圆也是团圆啊。除了回乡情结难改之外,恐怕多数还是因为条件不具备。对大部分农民工来说,真正的家还在农村,没有能力把父母子女带在身边,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对很多刚在城市落脚的白领来说,积蓄不足,住房困难,也没有条件把父母亲人接到城里过年。于是,才造成了春运这种几乎“一顺边”的人口迁徙。

  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运也可以当做一个晴雨表,检验城镇化的水平和成色。如果更多流动人口能够告别人户分离,享受平等的福利待遇,融入所在城市生活,就能减少很多季节性的流动。如果更多农村富余人口,能够实现就近就业和就地城镇化,春运的列车也不会如此拥挤。

  每年一次的春运困境提醒我们,流动人口问题并不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而自动解决,真正的城镇化道阻且长,不应满足于城镇人口超过农村的巨大成绩,还要看到数字背后的不完全城镇化、“伪城市化”问题。真正改善农民工和新近城镇化群体的境遇,提供平等的福利和社会保障,解决自由流动之后的融入问题。流动人口的问题妥善解决了,再加上大力发展铁路等公共交通,才能跟真正告别春运这个“老大难”。(丁永勋)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