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四川地震灾民“安居”之后迎接“乐业”新挑战

2012年01月27日 11:5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一大早,廖志忠家的客厅里就坐满了来拜年的亲戚邻居,可他顾不上陪客人聊天,只顾盯着电脑屏幕,还不时让身旁的女儿在键盘上输入新内容。

  “村里很多人在家闲着没事干,我想过完春节就去成都考察来料加工的情况,看能不能给大伙找点活儿做。”廖志忠边说边记下几家企业的联系电话。

  44岁的廖志忠是四川什邡木瓜坪村十组组长。木瓜坪村地处“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海拔约1735米,房屋在地震中全部被毁。目前,全村已整体迁移至19公里外的红白镇。

  一年前,廖家五口搬进由政府统规统建的两层小楼,220平方米的新居里液晶电视、洗衣机、太阳能、电磁炉一应俱全,廖志忠说,从山里搬到镇上之后,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恢复生产。

  今年是地震灾区重建完成后的第一年,像廖志忠这样在地震中失去了工作或土地的人有150多万。经过3年重建,他们已经搬进新居,完成了安居,但实现乐业仍面临不小挑战。

  “我已经40多岁了,体力上没啥优势,自己也没技术,很难找到工作。”廖志忠说,他组里共有102户,约270人,其中七八成人闲置在家,村里人一直是靠山吃山,不想出去打工。

  面对再就业的压力,廖志忠对今后发展也有自己的打算。地震前,廖家依靠山里旅游资源开办农家乐,另外还承包山地种植黄连等中药材,那时全家每年纯收入近6万元。但地震将这些化为乌有,通往山里的路也遭损毁,至今还未完全通车。

  “发展生产还是要回去,等路修好之后,我就回山里继续搞农家乐、种药材。山里资源丰富得很,就差人来开发。”廖志忠说,他希望政府能帮助建立畅通的市场信息渠道,借助外部力量带动本地资源开发利用。

  地震过后,人们全力投入到生产恢复中,现在不仅解决了自家的创收问题,还缓解了同村人的就业压力。

  47岁的陈华全是重灾区北川县石椅村村民,地震后两个月,他就动员其他村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还向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贷款办起了文化旅游公司,目前已颇具规模。

  “发生这么大灾难,不可能一直靠政府救济,必须要自己发展起来,要走在前面。”陈华全说,石椅村特色就是羌族文化和水果种植,村子要发展得靠旅游,于是在房屋重建时就突出了羌族特色。

  陈华全告诉记者,2011年寨子总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跟地震前人均收入2000多元比真是“跨越式”发展。而且村里人也忙活起来,现在羌寨里40多个服务人员都是村民。

  但羌寨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营业前4个月就亏损了8万多元,有两户也因此撤资退出。受挫后,陈华全跟其他合伙人商量后决定外聘职业经理人。“农民自己管自己没经验,而且别人也不服气,请专业人员来管理就好多了。”

  陈华全计划今年还要再改善一下羌寨周边基础设施。“寨子生意越来越好了,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接待不过来,有几户过来找我说今年要加入。”

  解决灾区百姓就业问题一直是救灾工作的重点。灾后不久,国务院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要求:实施就业援助工程,加强对青壮年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对口支援、定向招工、定向培训、劳务输出等,解决就业问题。

  各级政府为解决灾民就业问题也实施了多种举措,如鼓励他们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旅游文化,发展产业园区等。但同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也面临矛盾。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说,他更想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来促进产业升级,但同时仍需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解决就业问题。(记者王笛 张栩 贾娜)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