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军区边防“珠峰卫士”:守卫中尼边境156公里
说起珠穆朗玛峰,世人无不仰慕。1月26日,记者一行从日喀则出发,一路颠簸,来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可惜,山上狂风呼啸,浓云密布,珠峰未露真容。
当天,记者摸黑下山,夜宿西藏军区某边防团三连。没想到与指导员蔺树超一聊,竟有了意外收获。
三连守卫着中尼边境156公里的边防线,驻地海拔4337米,距珠峰直线距离仅45公里,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珠峰卫士”。
近山先睹峰。与那些不远千万里来看珠峰的国内外游客相比,三连官兵是幸运的。他们驻守在珠峰脚下,与珠峰可谓低头不见抬头见,巡逻途中更能近距离观察四季珠峰的变化。谈话间隙,蔺树超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了他们一次次巡逻途中所拍摄的照片:有成群的藏羚羊在冰峰雪岭间穿越,有闪射着幽暗蓝光的亘古冰川,还有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珠峰。在官兵看来,珠峰最美的时刻当属夕阳西下时:神奇的云朵簇拥着珠峰,落日的余晖将珠峰染成金色……
二班长卯申举去年回贵州探亲时,向亲友们讲述了在珠峰脚下巡逻的故事后,父亲非要过来看看。归队时,父亲果然陪他来到连队,近距离观看珠峰后,心满意足地返回家乡。临行前老人叮嘱儿子:“一定守好珠峰。”
常年与珠峰相伴,其实也不轻松。毕竟,在冰峰雪岭间巡逻,是一项既艰苦又危险的任务。
2008年7月,巡逻队带着军犬出发了。山上积雪没过膝盖,25公里的巡逻路格外艰难,行程过半时,军犬“芬妮”由于缺氧,口吐白沫,再也不愿动弹。官兵们只好用背囊将这位“无言的战友”背回连队。
2009年3月,巡逻队去戎辖执勤,由于负重太多,官兵们便将馒头、鸡蛋、水果和野战食品在沿途存放起来,准备返回时食用,不料却被牦牛、白猴、雪猪、狐狸等野生动物扫荡一空,大家只好饿着肚子完成巡逻任务。
2010年5月,巡逻队前往海拔5700多米的兰巴拉山口,当来到第62号界碑时,下士贾非一脚踩塌虚雪,掉进宽约40厘米、深不见底的冰缝中,幸好被胸前的自动步枪卡住,才被战友们营救出来。
几十年来,巡逻队曾多次遭遇雪崩、泥石流、暴风雪等袭击,先后有25名官兵为国捐躯。但无论巡逻的路有多么艰险,官兵们总是一丝不苟地坚持巡逻到点、巡逻到位。
一代代官兵见证了珠峰的神奇,神奇的珠峰也见证了无数官兵的成长。
广东湛江籍下士吴海鹏是被父母“逼”到军营的,经过珠峰脚下2年的磨砺摔打,他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去年6月23日,连队组织边境巡逻,吴海鹏作为炊事员随队保障。一路上,他背负20多公斤的生活物资,翻越5000多米的雪山,亲身体验到边防卫士的艰辛和光荣。巡逻期间,他用高压锅为战友们变着花样做饭炒菜,受到大家赞扬。年底,他向党支部递交了留队申请,甘愿继续当好“珠峰卫士”。
藏族战士催赤白桑入伍前,只学过汉语拼音的“啊(ɑ)、喔(o)、鹅(e)”。在战友们的帮助下,经过3年努力学习,他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练就了过硬的军事素质,当上了副班长,成为执勤骨干。如今,他是连队每次巡逻的不二人选,连他自己都记不清在珠峰脚下巡逻过多少次了。
在完成执勤巡逻任务的同时,官兵们也在珠峰脚下建设起美好的家园:营区整洁,内务有序;训练场上,呼号震天;一排排杨树、红柳、云杉,渐渐成林;虽是隆冬,塑料大棚里的蔬菜已经长出嫩苗……连队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和“边防执勤先进单位”等。
今天清晨,记者登上连队的观察哨楼,举目远眺,巍峨的珠峰尽收眼底。
珠峰很高,官兵的境界更高。边防三连,不愧为当代军人的一座精神高地。(记者 孙晓青 刘兴安 郭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