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滇桂黔石漠化区核桃种植带来经济生态双收益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0日 13:4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我希望以后家乡的乡亲每人都有这样一棵核桃树,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保障,我死也有价值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2011年12月28日下午,汽车驶下柏油公路,沿着一条弯曲的砂石土路,向大山深处蜿蜒而入。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傍晚来到了凤城镇弄者村厂上屯。

  这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也是凤山县水果生产管理局局长张武贵的家乡。整个村子被夹在两面大山之中,山谷狭窄,几无平地,裸露的岩石如同从地里面长出来一样,显得有些嶙峋怪异。

  张武贵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了,我的家乡还是这么穷?”

  厂上屯位于广西典型的石漠化区。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石灰岩的可溶性,形成众多的地下暗河,带走了地表水,土地的蓄水保墒能力很差,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在广西,这样的山区称为“大石山区”。云南、广西、贵州分布着大片石漠化区域,“滇桂黔石漠化区”作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这里的生态欠账太多。”张武贵指着远处的山崖说,“原来把山上的树砍了,几十年才能恢复原貌。这里搞扶贫开发,一定要把生态治理和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石头缝里种庄稼

  从广西南宁出发,一路向北,进入河池市境内,平缓的土山逐渐被陡峭的石山代替。天气有些阴冷,山中一片秋色,公路犹如一条黑色的飘带环绕在山腰当中,远处的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在山谷中零散分布着村庄和耕地,因耕种作物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样的景色在旅游者眼中好像桃花源,但在当地人看来只能摇头叹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匮乏的耕地资源是导致贫困的“元凶”。

  在河池市东兰县长乐镇更乐村,村党支部书记肖建生向本刊记者介绍,该村有27个自然屯,2700多人,一半在水库库区,一半在山区。山区几乎没有可以种水稻的水田,只有旱地。种上玉米,一年只熟一季,一亩地大概只能收110斤到150斤脱粒玉米,除去种地的成本,根本不挣钱。村民的口粮,只能靠到广东打工挣钱来买。

  更乐村的石漠化特征十分明显,在较平缓的山谷坡地上,裸露的岩石占据了地表大部分面积,宝贵的土壤存在于岩石之间的缝隙中,面积小的只有盘子大,一棵一棵的农作物就“见缝插针”地种在石头缝里。还有一些农民将地里的石头一点点清理出来,垒成石坝,运来泥土,填土造成梯田。

  在河池,属喀斯特地貌的大石山区面积占了全市总面积的66%,部分区域石山面积占国土面积9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7亩。生活在大石山区、人均耕地不足0.3亩,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需易地搬迁的农户有7.15万户,33.24万人。2010年全市农业种植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653元,仅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99元的18.1%。

  张武贵说,因为大石山区耕地少,早年因为争抢耕地引发的村民矛盾很多,甚至为了种一棵玉米、巴掌大的一片土地大打出手。水土流失严重,“我记得小时候,我家有一块地,还有一间屋子那么大,慢慢地只剩一张桌子那么大了。”他说。

  在厂上屯,沿着石头垒成的台阶,本刊记者走进了村民张宁志的家。张宁志已经盖起了二层水泥房。新房十分宽敞,但屋内并未刷石灰,仍是裸露的砖墙。一楼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没有其他家具,二楼的一张桌子上摆着电视,另一间房间有冰箱,是家电下乡的时候添置的。新房旁边是老房留下来的厨房,可以看见木制的房顶,张宁志的母亲守在火盆前烤火。

  河池市扶贫办主任莫杰向本刊记者介绍,2010年,河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99元,比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少944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少2320元。全市年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有79.17万,全市缺粮户达8.7万户、33.48万人。

  凤山“核桃突围”

  1987年,张武贵到凤山县水果生产管理局参加工作,至今,他已经和石漠化“战斗”了25年。

  2000年,张武贵到凤山县中亭乡柏林村陇碰屯调研,意外发现石头缝里长着一棵盘根错节、果实累累的核桃树。这棵核桃树已经长了30多年,每年产果近50斤,可以获得400多元的收入。后来,张武贵了解到,金牙乡更沙村村民陈济尧家有四棵种在石窠里的核桃树,每年收入1000多元。

【编辑:阚枫】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