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对华原则是合作与防范并行(2)
中美均面临苏联压力
同一阵线▶▶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上,此外还变本加厉地推行反华政策。美国顶不住了,中国压力也很大,中美联合起来是很有必要的
1978年,中美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对于这段“蜜月期”,虽然有种说法认为,美国是利用中国作为杠杆,实现某种战略平衡。但袁征认为,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双方而言都是一个战略性的抉择。
袁征告诉记者,从大战略上讲,美国在与苏联的对抗中感觉自己处于下风,想联合中国,这是促成访华的最重要理由。和中国继续敌对对当时的美国是不利的,美国想打破僵局。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美国并没有从中阻挠,这就是一个信号。
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60年代开始论战。和美国一样,中国当时也面临着苏联的威胁。因为这个“第三者”因素,中美双方有了共同诉求。
“随着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苏联在中苏边境部署了大量兵力,中国也希望能对付苏联的霸权主义,有意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再者,当时越南也在挑衅,中方希望南北夹击的状况得到改善。就双边关系而言,美国是最重要的大国,中美封闭的关系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袁征说。
作为西方世界的老大,美国的立场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对华关系。尼克松的访华让外界看到中美打破僵局实现了和解,中国也赢得了更好的国际环境。
中美破冰后,1972年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建立并实现正常化。美国的一些欧洲盟国此前与中国并没有建立大使级外交,在尼克松访华前后也纷纷和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上,此外还变本加厉地推行反华政策。美国顶不住了,中国压力也很大,中美联合起来是很有必要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是没有正式结盟的盟友,这种关系对苏联构成了压力。”袁征说。
“1972年到1979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一个阶段,直到冷战结束;90年代开始,由于中美双方力量开始接近,中美关系相对动荡,同时美国对华更为重视,这是一个时期;新世纪以后,中美关系相对稳定,这也是一个阶段。”袁征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