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讲述尼克松访华 同行记者回忆背后故事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电 (吴旭) 1972年2月21日到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开启了举世瞩目的“破冰之旅”。从此,世界的“政治词典”里多了一个词条——尼克松访华。
在尼克松访华40周年之际,美国资深新闻人士、南加州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齐迈可日前携其制作的有关尼克松访华的纪录片《解析中国之旅——改变世界的一周》来到中国,讲述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该纪录片通过曾亲身参与报道尼克松1972年访华的美国记者的回忆,再现了尼克松访华时的诸多情景。齐迈可说,他历时两年,采访了数十位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所有人都很兴奋,他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很激动。”
美国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曾这样表述当时中美之间的尴尬局面:“美国人已经20年没跟中国人交谈了。”在长时间的不相往来后,当年随尼克松访华的记者将这次访问称为一场“到月球的访问”。
美国广播公司记者汤姆•贾里尔回忆说,当这次旅程越来越近的时候,美国新闻界对这次访问的兴趣也不断增强。媒体抢着报名参加尼克松访华的随行记者团,白宫新闻办公室收到了上千份报名申请。“突然之间,一些非技术人员、总裁、执行制作人等全都挤进来,以音效师和电工的身份报名。”
“为了占到与总统一同抵达中国的先机,记者们都抢着搭载‘空军一号’。”贾里尔说,“当它抵达北京的时候,我们心想,我们可是最早到达的人啊。”
合众国际社记者德克•霍尔斯泰德则回忆说,“空军一号”上有6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随行。另有两架飞机搭载随访团其他记者,这两架飞机还特地以中文问候的方式命名。“一架飞机命名为‘你好一号’,另一架命名为‘你好二号’。”
飞机抵达机场后,尼克松总统走下专机舷梯与周恩来总理完成的那次“越洋握手”也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伯纳德•卡尔布说:“尼克松在飞机上就开始反复练习握手的动作,可以看出,他对在北京做出的第一个动作感到十分紧张。”
齐迈可表示,通过采访这些亲身经历者,他了解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和故事。把这些制作成片,就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以及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带来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