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中国猎鹰教练机已接受6国测试 预计年内首次出口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4日 09: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2月19日,为期6天的新加坡航展落下帷幕。展览期间,从喷涂着巨大“龙”字的成龙私人飞机亮相,到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销售签约,再到多国代表团争相参观的“枭龙”战机、“翼龙”无人机,中国“龙旋风”在本届航展上劲刮,备受各方关注。

  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这是国际经济持续低迷而中国航空工业逆势发展、国际战略焦点持续东移而中国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传统军贸市场基本饱和而中外军贸合作继续扩展使然。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迅速

  航空展历来被视为打量参展国航空工业水平的窗口。从一国的参展公司数量、组团规模、新品档次以及推介成效,基本上可以管窥其航空工业综合实力。

  本次新加坡航展,中国参展厂商有十余家,首次打造的独立中国展区,面积达700平方米,是2010年展区面积的两倍。参展企业实力也不容小觑,像“中航工业”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已达5000亿元,居于世界500强第310位,拥有歼-20、歼-10、歼轰-7、K-8、枭龙、猎鹰、山鹰等军品,以及Z-9/EC-120直升机和C919、ARJ21/ERJ145、Y8/12运输机等民品品牌。这些都是近年中国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标志。

  众所周知,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大国的军事工业,包括航空工业,都是商业化运作的战略产业。其表现是军民需求共同牵引、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工业体系作为基础、体制制度提供保证、商业运作成为关键。欧美如此,俄罗斯、日本、印度也如此。

  但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西方片面评论颇多,客观、公正的评价较少。有人将我们的发展和成就归结于中国人的“聪明好学”,或者中国政府的“制度保护”,更有人将其归于中国企业的“抄袭模仿”。他们没有看到中国航空人秉持的“航空报国”精神,没有看到中国航空业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更没有看到中国业已形成的完整航空工业体系和规模优势。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就把中国航空工业近年的发展简单归结于中国专家“善于学习”。它甚至举例说,在2009年的莫斯科航展上,中国专家常常最先到达展馆,最晚离开展馆,几乎逐件考察武器样品,甚至掏出尺子,对展出样品进行详细测量。并声称中国专家在各大防务展上所展现的“吸尘器般的信息搜集能力”,让西方同行吃惊。

  然而,也有一些冷静的西方媒体和学者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如美国“环球战略网”刊文称,中国军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得益于坚持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道路。文章指出,上世纪末启动的“军民融合”、“专业重组”和“市场运作”,使中国企业更好地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德国军事专家汉斯·克鲁格在批评西方媒体的中国“逆向仿制”论时表示:西方军控如此之严,如果中国专家没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如果中国国内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像隐形飞机这类高新技术武器,仅靠“看外观”是“仿造”不出来的。中国的发展成就,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英国一些媒体在评论印度军工企业热炒登月计划、印俄合作时也认为,印度过分倚重外国,其武器计划以外购为主、自研为辅,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配套的工业体系。而中国深知“强国建国防、弱国买安全”的道理,很早就致力于建立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试验、服务保障于一体的完整工业体系,所以中印间的军事技术差距,至少在20年以上。

  此“20年”之说恐属夸张,但新加坡航展上刮起的“龙旋风”,绝对不是西方媒体的炒作,那是中国航空工业确实有了这个实力!

【编辑:王金志】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