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中国空军工兵靶场排弹 新型弹药威力超出预计

2012年03月02日 10: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提起工兵,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孩提时下军棋的场景,工兵就是用来排雷的。

  在人民空军的编制序列里,兰州军区空军某机场工兵勤务队排弹中队是一支年轻的机场工兵队伍,他们排除的并不是时过境迁的地雷,而是面对着威力巨大的机载导弹和航空炸弹,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可以说是经常行走在生命的边缘”。中队扩编组建7年,先后多次参加空军基地化合成训练、保障空军重大演习和对抗训练,官兵天天与航弹、引信、雷管、炸药为伍,却未伤一人、未损一车。

  “你回去吧,万一出了情况也就一个人”

  2009年6月初的一个下午,正在西北某戈壁执行保障任务的排弹中队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一枚某新型航弹推进器发生故障,脱离载机后,坠落在靶区以外,未能正常引爆,随时可能爆炸,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到手的信息只有坠落的大概坐标,弹药性能不详。

  一个由3辆车、14人组成的小分队急匆匆地出发了。

  下午6点,他们赶到了未爆弹所在区域。这一带类似于丘陵地区,一座座小山坡此起彼伏,站在高处看不到低处,站在低处又望不到高处。情况紧急,官兵们立刻开始拉网式搜索。最后发现这枚弹躺在一个山坡底部,弹体损伤严重,这时已是晚上8点,天黑压压的,沙尘暴越来越大。官兵们立即开始排除,拉线、紧固炸药、引爆。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了,可爆破声却迟迟没传来。“不好,引爆不成功。”时任队长何成刚和中队长肖磊对看一眼,同时喊了出来。

  经过仔细检查,原来是起爆器老化,电流不够,电雷管未能正常起爆。

  怎么办?

  “我去剪掉两个电雷管,增大电流,让未爆弹顺利引爆!”片刻的沉默被肖磊打破。

  何队长有些迟疑,他知道加过电的电雷管性能不稳定,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可时间不等人,他拍了拍肖磊的肩:“没问题吧?”

  肖磊笑了笑:“没问题!”他用对讲机呼喊来司机,坐上车朝山坡开去。

  到了山坡背后,肖磊让司机停下车,说道:“你回去吧,万一出了情况也就一个人,你就别过去了。”说罢朝有未爆弹的另一面走去。

  到达未爆弹跟前时,沙尘暴已经很大了,肖磊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平静了下呼吸,便开始剪起连接线来。一根,两根……当剪完最后一根时,他抬起头才发现沙尘暴大到已经分辨不出掩体在哪里,他只能凭着印象向来时的方向跑去。

  伴随着巨大的响声,一团火光升起,弹片伴着沙石从掩体上方呼啸而过。这颗未爆弹的威力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预计,靠在掩体上的何成刚一阵阵后怕,冷汗打湿了衬衣。

  他狠狠咬了一口自己的左手,才将炸药顺利固定在弹壁上

  在排弹官兵心中,记忆最深刻的是他们第一次排实弹的经历。

  那年5月20日下午,中队接到了排除两枚国产某新型航弹未爆弹的任务。该型航弹属于第一次试射,由于保密等原因,参数、性能不详,只知道是燃烧弹。

  排弹中队成立后,第一次排实弹就遇上了这样的难题,队领导自然不敢怠慢,赶快带上排弹中队中队长肖磊和几名业务骨干到现场进行查看。一番查看结束,官兵们的脸上阴云密布:两枚弹相距过近,只有20多米,一枚弹弹壁还严重破损,周围三四米内能闻到明显的刺鼻性气味。这对于第一次排实弹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真正的考验。

  从现场回来,几个人钻进会议室,仔细研究排弹方案:燃烧弹爆炸范围大,爆炸范围内寸草不生,而且会消耗掉大范围的氧气,掩体位置不当,容易使人员窒息而亡;电起爆速度快,可以通过数据进行检测,但线路复杂,容易出错;导火线起爆虽简单,但不可观测,可靠性低;炸药用少了可能无法正常引爆,多了又是极大的浪费……随着研究的深入,一项项难题接踵而至。最终大家一致决定,采用混连线路电起爆方式,同时引爆两枚航弹。

  固定引爆炸药是肖磊完成的。由于是第一次排实弹,在给弹壁破损的航弹固定引爆炸药时,闻着弹体里散发出的刺鼻气味,肖磊拿炸药的左手抖个不停。他把炸药放下,在自己的左手上狠狠咬了一口,才将炸药顺利固定在弹壁上。

  “5,4,3,2,1,引爆!”

  两枚航弹顺利同时引爆,官兵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毕竟是第一次啊。

  首战告捷不能骄,次次完胜才算精。几年来,排弹官兵先后18次参加各类训练、演习保障任务,探测未爆弹区域34.56万平方米,排除各类航弹111枚。

  “要不是中队长也在那儿,我估计自己早跑了”

  排弹,只有一次机会,只能100%的成功,不能出现0.1%的失误,因为失误就意味着死亡。排弹官兵不像飞行员那样个个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一个个都是普通的士兵,为了这100%的成功,他们一次次历险,从“怕”到“勇”,为之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想象不到的。

  “航弹、引信、雷管、炸药,这些顷刻间就能让人血肉横飞的东西摆在眼前,常人谁能不害怕?”郑伟是排弹班班长,入伍6年了,中士。他告诉笔者:“当学兵训练的时候,每天眼巴巴盼着能排实弹,但真的排起了实弹,才真切感受到这份工作有多难:第一是生命,第二是克服恐惧。那是真正的怕。”

  他永远都记得自己第一次排实弹的场景:看着未爆弹,拿着引爆炸药的手有点不太听使唤,怎么也将炸药固定不上去,两条腿忽忽悠悠地发软,最后还是中队长抓着他的手将炸药固定上去的。

  “那时的我不叫郑伟,叫‘真怕’。要不是中队长也在那儿,我估计自己早跑了。”郑伟说。

  虽然第一次体验“很恐怖”,但第二次郑伟却主动请缨要上,他要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第二次怕是怕,可手没抖、腿没软”,郑伟顺利完成了排弹任务。

  之后的每次排弹,郑伟都能圆满完成任务,同时他还学会并熟练掌握了5种机械的操作,同期兵都佩服他,说郑伟现在是“真伟”。

  排弹官兵有个共同的“潜规矩”:不告诉家人自己的具体工作。像中队长肖磊的父母就只知道自己有个不知身在何处的工兵儿子,这儿子每天都干啥,他们一慨不知。有一次肖磊说漏了嘴,他妻子才知道肖磊是干排爆这一行的。打那以后,每次肖磊出完任务手机一开机,总会收到妻子的一条短信:“为了我,注意安全。”

  工兵勤务队现任队长党明杰告诉笔者:“在我们队里,像肖磊这样的同志太多太多了。韩礼财,家里4个姐姐,年过花甲的父母只有他这一个宝贝儿子,到现在他也不敢告诉父母他是排弹兵。这些80后、90后官兵真是了不起。”(彭明全 赵胜利 曹传彪)

【编辑:王金志】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