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称北京旧城保护存矛盾 规划建设事与愿违(3)
美好环境的缔造更寄托于建筑师高尚的心灵
至今吴良镛还带有7名研究生,并且坚持每学期为本科生上《人居科学概论》第一课和最后一课
“我这个腿啊,疼,走不了路了。”
“那您还会时常给学生们讲学问么?”
“只要身体还可以,我现在还给同学们上课呢!”
坐在本报记者身边的吴良镛,显得平静,与世无争,他唯一感到遗憾的便是自己行动不便。而他的一位研究生说,至今吴良镛还带有7名研究生,并且坚持每学期为本科生上《人居科学概论》第一课和最后一课。2008年,吴良镛因病住院治疗,他还坚持打电话与自己的学生沟通。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毛其智记得吴良镛说过,人类美好的物质环境和世界应同时缔造,美好环境的缔造不仅在于建筑师的专业水平,更寄托于建筑师高尚的心灵。
1948年在吴良镛赴美留学前夕,林徽因读到梁思成写好的推荐信后,又提笔增添,“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多年与困境抗争中表现出的少有的坚强。”
如今,在许多上了年纪的学生眼中,吴良镛是一个工作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吴老获奖以后,我去他家看望他时,他递给我一部厚厚的《人居史》书稿,这本书已经几易其稿,但还在反复推敲。”
更让单霁翔吃惊的是,吴良镛还带他登上位于楼顶的不久前租借的房屋中。“这里被改造成新的工作室,大量的图纸、资料堆放在房间里。我知道,在这里,吴良镛新的工作已经开始。”
许多人以为,在吴良镛获得至高荣誉以后,他可以激流勇退了,但是吴良镛却更加忙碌。
在他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全国各地城市发来的邀请函像雪片一样飞到他的办公桌上。
“到处都邀请他去设计规划城市,吴老先生非常想去考察,还想再为多几个城市规划出合理的布局来,济南、鲁西南他都想再去看看,但是已经90岁了啊,身子骨不行了。”他的学生、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左川告诉本报记者。
2月29日傍晚,在吴良镛住所楼下,记者向外出归来的吴良镛介绍了济南的城市发展情况,他频频点头说好,当记者问及对现在济南旧城改造还有什么想法时,他望着记者良久,说,他上一次去济南还是生病之前,因此现在不好说。
对于记者想要继续提问的冲动,90岁的吴良镛拄着拐杖,很认真地说:“你想提的问题,我现在可能回答不了了。”(记者 张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