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外媒翻炒中国威胁论 代表委员解疑中国军费增长

2012年03月06日 1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6日电  今年两会上,中国公布的2012年国防费预算为6702.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2%。这一数字引起了外媒对“中国威胁论”的又一轮翻炒。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及国内专家学者,纷纷对中国军费的增长解疑释惑,回应外媒炒作。

  外媒借机渲染“中国威胁论”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公布了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的数据。

  李肇星指出,中国政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费规模。中国有限的军事力量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根本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但是,这一表态仍未能阻止外媒对于中国军费和军力增长的多方解读。

  英国路透社在报道中表示,中国军费增长以及军力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其亚洲邻国感觉焦躁不安。

  前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称,中国不断增长的军费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亚太乃至全世界的“战略考虑”。

  美国《华盛顿邮报》仍报道称,中国政府今年宣布的国防预算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引起很多关于中国长远意图的猜测。

  而在中国宣布今年的国防费预算之前,据《金融时报》援引《简氏防务》将发表的报告称,中国军事预算到2015年将增至238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5%。这个数字将超出该地区所有其他国家的国防开支总和。

  对于西方媒体对中国军费的“威胁论”之说,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中将孔瑛表示,增加军费不怕外界炒作“威胁论”,“就让他们说去吧!我们走自己的路。我们的军费开支比美国等国家少得多。”

  中国军费增长合理

  从人均军费来看,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中国的人均军费开支约为68美元,而日本为336美元,英国为970美元,美国为2327美元,分别大约是中国的5倍、14倍和34倍。从军费开支总额来看,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数据,从1989年到2010年的军费开支总额,中国仍比日本少1757亿美元,与美国的差距就更遥不可及。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军费开支在数量上的合理性。

  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温冰指出,中国国防费适度增长,表明中国不会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根本立足点,反映了中国对国际战略环境的自信,这也将更好地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促进地区安全稳定。

  温冰认为,国防费的适度增长,首先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中心任务的执着。中国国防费的适度增长,以及投向、投量上的有序变化,再次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关系的角度,表明中国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和平的发展。中国不会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根本立足点,也不会随着外界的各种干扰和肆意挑衅而起舞,不会加入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

  孔瑛表示,新增的军费,首先是用于保障生活,以前中国军人的待遇比较低,现在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军人的生活水平也要有所提高,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其次要用于装备建设,只有让人和装备相结合,才能形成部队的战斗力。

  全国政协委员、陆军航空兵学院原院长郝政利少将也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特别是军队的任务越来越重,军费适度地每年增加是正常的。

  中国军费与实际需求一直有落差

  相比美国等西方大国,中国目前很多武器装备都比较落后;超级大国不仅极力保持军事技术的超绝对优势,而且频频对外用兵,动辄武力威胁;最重要的是,中国仍有国土被其他国家侵占,若不加强自身的军事准备,中国将可能失去难得的和平环境。

  孔瑛说,中国军队的实际需求与军费预算之间,一直存在着落差,目前该问题有所改善,装备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例如,“目前正在建设信息化的一体化指挥系统,不搞这个是不行的”。

  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军区原副政委陶方桂中将也表示,“我们现在很多武器装备还是比不上一些西方大国,相对比较落后。我们要不断提高装备水平,也需要一定的军费。中国这么大,边防、海防线那么长,从国防需求来看,中国的军费还是不够的。”

  有专家曾指出,中国军费的增长存在充分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各项数据也都是透明的,而且,中国的国防力量和外交,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和平。那些整天胡乱猜想,无端对中国提出指责的人,其内心动机倒是值得质问。

  为此,李肇星诙谐地表示,我们也要多思考思考,为什么一些西方记者年年就特别盯着中国的军费问题。 (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