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基层自治:民主力量克服拍脑袋决策风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近年来,从村委会直选到居委会直选、工会主席直选,从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到社区事务公开……基层民主正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越来越多的领域持续推进。
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末梢神经”。如何提高自治能力,进一步激发民主活力?代表、委员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
一步一个脚印
基层民主建设扎实稳健
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到现在逐步建立起以村委会、居委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5年弹指一挥间,我国基层民主进步的脚印清晰可见。
“办好农村的事情,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老话说,村委会主任‘什么官,九品下,小如芝麻,大过爹妈’,从发放救济粮,到老百姓是否心平气顺,大事小情,都要操心。”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代表身处基层工作一线,她在调研中比较关注村务公开、村民代表会议议事程序等具体事务。
“很多年前,居委会干部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还是戴着红袖箍的小脚老太太,可现在,社区居委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劳动就业、卫生医疗,到外来人口管理,社区居委会承担的职责更加重要。”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乐国安委员说,“以往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推行社区居民自治成为必然选择。”
中国农林水利工会主席盛明富委员说,在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管理、监督的基本途径就是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则是劳动者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这几年,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会也不再是花瓶。“尤其是实行工会主席直选以来,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末梢神经”,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广大的农村、社区、车间不断发展壮大,民主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从书本中、标语里走下来,走上田间地头、里弄街巷、车间厂矿。
一点一滴显现
参与程度实实在在提高
“‘人民当家作主’,不能仅仅理解为群众推选的候选人名单,也不能仅仅理解为选民投下的一张张选票。”
谈及基层民主建设的效果,代表、委员有一个共识: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不仅是通过法定程序,选举出村委会主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工会主席,还要通过民主程序,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参与基层民主,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前工会主席选举过程中存在一些瑕疵,影响了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比如,一些非公企业工会活动受限、无法开展,还有一些企业的工会主席干脆由经营者亲属担任,成了摆设。” 盛明富说,让每一名职工都参与到选举中,让他们感受民主的力量,职工们才有归属感,工会才能成为维护职工权益的代表者。
在申纪兰所在的山西省长治市,刚刚结束了第九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广大农民群众的参选率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市参加投票的选民人数超过166万人,平均参选率达到91.73%。
2011年,黑龙江省黑河市提出要推广1万箱网箱养殖的目标。“群众的建议和参与在决策过程中起了作用,考虑到技术、财力的限制,后来实际只搞了3000箱。”黑河市委书记刘刚代表说,以基层民主的力量克服“拍脑袋”决策的风险,网箱养鱼越冬实验大获成功。
刘刚认为,基层民主参与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意味着将政府力量与民间智慧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推动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一心一意推动
基层自治能力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基层自治组织提高了农民合作水平,对激发社区活力、提高经济效率以及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代表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需要深化创新。
如何进一步激发基层民主的活力?
申纪兰建议适当延长村委会的任期,以避免一定程度的短期行为;还要加强对村委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提升管理素质。盛明富提议推进职代会的标准化建设,规范职代会程序和内容,不断深化、完善厂务公开。刘刚则强调要畅通民主表达渠道,调动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基层自治组织、基层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辜胜阻则有着更为系统的建议:基层自治组织要在关注选举与罢免的同时,更加强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治理机制建设,实现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对分离和相互制衡,形成良性有序的民主自治机制;另外,还要处理好“自治”与“他律”的关系,理顺政府与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
辜胜阻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不管,但也不能过度干预。同时,要着力提高基层自治的活力和水平,注意为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和大学生村官做好制度安排,以增强自治组织活力,提高基层自治水平。(记者 赵婀娜 彭 波 冀 业 袁 泉)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