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策划:当经济“巨人”遇到文明“关口”
3月5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当经济“巨人”遇到文明“关口”
中新社记者
不再讨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是要“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不再高调要求“又快又好”,而是质量当头主动放弃“保八”。
高度依赖投资、出口和资源的增长模式支撑中国经济高速运转了30年后,现如今可以在海外一掷千金的中国人,幸福指数并未大幅提升。
“粮食8年连续增长,可其中有没有转基因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九龙城区议会议员王惠贞表达了对食品安全的担心。
“现在有几条河流是干净的?有几个城市的空气是足够好的?”全国政协委员何秉孟直言,中国为了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欠账”太多。
这些问题在温家宝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回应:“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毋庸讳言,经济“巨人”前进的道路上,遭遇一道必须面对的文明“关口”。除了生态文明,还包括民众的素质等。
“‘生态文明’中共十七大就提出了,但目前来看,实现还需要时间。”全国政协委员王惠贞说。
“中国是‘文明古国’,却还称不上是现代化‘文明大国’、‘文明强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李立明认为,“文明古国”强调文化,而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并不仅仅指文化方面,还包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是一个系统工程。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太平绅士卢文端认为,中国GDP已位列全球第二,但中国人的文明素质尚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差距。他建议,中国在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应强力提高人口的文明素质,恢复中国“文明之国”的声誉。
“一个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引用“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解释“国民个体素质决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人们在温饱之后必然有更多的精神追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刘怀元说。他认为,解决当前的问题,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中华文化悠悠数千年,蕴含丰富的与人为善、天人合一、身心和谐等智慧和哲学,但其发展在近代史上受到挫折,亟待国家与民间以文化自觉、信仰自觉来加以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陈祖芬认为,中国的知识教育已经很好,但“灵魂”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当中国将‘可爱指数’纳入孩子们的成绩单,文明也就不远了。”
王惠贞则对中新社记者说:“经济上,你可以30年走完别人一百年走的路,但文明不可以,还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纵观中国高层近年来不以GDP为尊、“八荣八耻”、建构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地方、民间的种种努力和作为,以及本次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有关现代文明的疾呼和建言,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这个经济“巨人”必能跨过文明的“关口”,将来终有一天,能用文明说服世界。(完)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