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大校长:中国青少年体质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
中新网3月11日电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今日上午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在会上发言时指出,中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令人堪忧。
杨桦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体质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前途。近几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进行的多次调研,以及教育部等六部委连续2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令人堪忧。突出表现为:
第一,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与1985年相比,2010年中国7至18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显著增长,但肥胖率也增长了7.9%,尤其是城市男生肥胖率已达14.2%,“小胖墩”越来越多。目前,中国城乡学生的肥胖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0%“安全临界点”。青少年时期出现超重、肥胖,将导致成年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病率大大增加,这对整个民族身体健康将造成极大危害。
第二,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与1985年相比,2010年中国7至18岁城乡中小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1.4%,大学生下降了近10%。小学生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8.2%、10.3%和10.9%。中小学男生引体向上最大降幅达到40.4%。这些情况表明:中国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
第三,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0.9%,初中生为67.3%,高中生为79.2%,大学生为84.7%。我国“眼镜娃”的比例高、增幅大、低龄化,已居世界前列。青少年视力不良已严重危及中国人口质量,导致征兵、航空、航海等特殊行业不得不降低视力标准。
杨桦分析指出,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问题是: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形成的应试教育现状,必然以牺牲青少年体质为代价。
他说,据调查,中国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不高,仅有42.7%的小学生和25%的初中生每周上3节体育课,73.5%的高中生每周上2节体育课,这与中央文件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相差甚远;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2008年,某省会城市的2000余所中小学校,400米标准田径场仅有38块,比例不足2%;各级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短缺,诸多省市缺额达1/5以上;加上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体育课的质量与效果也大打折扣。
“以上状况,如不给予高度重视,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将成为民族之忧、民生之痛、国家之患。”杨桦强调。为此,他提出如下建议:
——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语、数、外等必考科目同分值。
——进一步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系统规划和法制建设。制定“青少年健康促进十年计划”,作为国家层面的中长期计划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同时,修订已沿用二十余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校园体育安全条例》等,指导和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依法、有效开展。
——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增加学校体育经费,依据学生规模进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并将此作为“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考核和各类学校评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地区实行行政问责。与此同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优先向学生开放。
“少年强则国强”。杨桦说,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回望历史,“东亚病夫”的记忆刻骨铭心;面向未来,我们务必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长远谋划,让我们的民族健康茁壮地走向未来。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