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政协委员:推动两岸文化议题协商 适时商签协议

2012年03月11日 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11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副主委骆沙鸣今日表示,要推动两岸文化层面的议题协商,适时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推动文化合作从感性向理性阶段跨越。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11日上午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骆沙鸣在大会发言作出上述表述。

  骆沙鸣指出,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随着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两岸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当前应不失时机地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两岸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从而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更为牢固,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实取得实质性进展。

  骆沙鸣提出两岸同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实现制度化

  建议顺应形势发展,抓住难得机遇,并借鉴ECFA的成功经验,推动两岸文化层面的议题协商,适时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推动文化合作从感性向理性阶段跨越。以文化为基石,为把两岸合作提高到着眼未来的新层次创造条件。

  ——加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这是推动两岸务实交往向广度、深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建议:

  一是给予扶持,适当减少对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项目的税收,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帮助其吸引投资。

  二是在现有广告、动漫、图书、会展合作的基础上,延伸合作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考虑到两岸产业优势与合作基础,可优先发展与网络信息等高科技关联度高的产业门类,如网游、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与环境艺术等行业,并延伸文化产品从创意到品牌直到销售的产业链,推动产业整体发展。

  三是发挥两岸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在行业标准制定、行业评比、行业监督、协调解决会员纠纷方面发挥独特的积极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运作机制。

  四是严格执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更好地激发两岸同胞的创新、创意和创造活力。

  为两岸文化合作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骆沙鸣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台湾优秀的文化人才,特别是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编创人才,实现在观念上更快地与国际接轨,在创作手法上更加先进新颖,作品更具国际化品位,从而增强文化产业影响力和文化产品竞争力。

  二是推进两岸高校与文化企业合作,将教学融入到文化产品创意、制作、发行的产业化环节中,培养多层次的新型文化人才。

  三是大力提升文化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其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特色的原创精品。

  “努力塑造中华文化的时代形象。和谐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倡导和睦、和谐、和平的“三和文明”,应当成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时代形象,将中华文化审美空间扩散到国际性文化通感。对此两岸可携手研究,共享成果。”他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把文化交流纳入两岸关系各种交流沟通平台,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等重大活动中进一步增加文化合作议题的比重。

  二是建议两岸相关方面充分沟通,确立文化合作专案,启动共同编写戏剧、共建博物馆、共同修复珍贵文物、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举办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共办孔子学院等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继续办好“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在交流与发展中强化文化认同。

  三是建议设置“中华文化大奖”,表彰两岸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

  四是建议营造充分发挥两岸民间团体、学术机构和文化企业的文化优势与创造活力的氛围,形成合力,借梯登高。

  骆沙鸣最后强调,只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塑造中华文化的时代形象,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耀!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