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啃老族”需激励,更需制度性扶助

2012年03月13日 08:55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调查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可以说,这一下子颠覆了我们的传统印象,让“养儿防老”摇身一变成了“养儿啃老”!“啃老族”的与日俱增并迅速扩大,表明它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化成“社会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啃老族”就不仅仅意味着青年人不能有效融入社会,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可能对教育、就业和养老保障等产生冲击,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和社会的和谐程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有着正当性,对当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但问题的关键是,“啃老族”的出现和蔓延既然是一个社会问题,就意味着无论其表面影响还是深层隐忧,都不仅仅与个体相关,而是与整个社会相关的课题。因此,仅仅激励“啃老族”能成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吗?

  “啃老族”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宏观层面上严峻的就业形势、持续高涨的生活成本、不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内容的缺陷;中观层面上家庭对子女的溺爱、父母对孩子过强的责任感;以及微观个人层面上子女过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存在较高的就业期望等。在这些复杂的因素面前,就笔者的看法,单一地激励“啃老族”,恐怕有以偏赅全的嫌疑。

  从本质上说,“啃老族”与个体有关,但更多的是社会问题,隐藏其后的本质是民生——正是当下的民生压力和生存焦虑逼迫着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啃老”。因为从常理上说,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个体理性的作用,一般人成年之后,都不愿意坐在家中吃闲饭,更不愿意坐在家中“啃老”。因此,我们要追根溯源,而不是仅仅围绕“啃老族”自身做文章。一是要看到就业压力,二是要看到房价因素,三是国家对于青年待业和失业人员的保障不到位因素。

  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笔者以为,除了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外,也要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偏差,强化对个体的基本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培养个体的独立性、奋斗意识和家庭责任观,让个体做到“精神上断奶,经济上独立”。同时,要认识到,解决就业问题才是解决“啃老”现象的根本。社会和政府应设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指导和鼓励“啃老族”走向社会,舒缓年轻人的生存焦虑,完善各种保障体系等。 朱四倍(作者系教师)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