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三不要”人大代表的15年争议人生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三不要”人大代表的15年争议人生
作者 刘贤
“任大炮”、“麦田守望者”都是媒体给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小麦育种专家任正隆的标签,而他自己更喜欢乡亲们称他“农二哥”。1998年,初任人大代表的他就因“三不要”言论引起颇多争议,但至今未曾改弦更张。
对于今年两会中热议的“农民工”称谓欠妥问题,任正隆说,“这个提法我是完全反对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98年,他第一次当人大代表在小组会议上发言时就说过“农民的根本出路是不要当农民、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不要搞农业、农村的根本出路是不要农村”。
这个“三不要”说法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后又被很多人引用。
任正隆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在15年的人大代表履职生涯中,他一共提出60多项建议和议案,平均一年4件以上,是专家型人大代表中的“多产户”。
因为经常到农村推广新品种的小麦、教农民丰产,他的众多建议和议案也来自农村。
有记者问任正隆“农民不当农民后做什么”,他回答说,通过一代人的努力,我们让三成的农民孩子读大学成为白领,让三成的农民去读技术学校成为产业工人,还有三成的农民在小城镇里生活创业,留下一成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农民孩子来搞农业企业,发展规模化、商品化的现代农业。
今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农业工作部分要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经济方式转变部分要求“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人们发现任正隆的“三不要”已融入国策,且被广泛接受。
如今,“农民工”的称谓也让更多人觉得不妥,认为不应给进城务工农民打上印记,而应让他们享受与普通城镇居民一样的眼光和待遇。
任正隆是乡亲的“农二哥”,也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方正脸,眉峰高耸,戴一副方框眼镜,外表严肃的他性格中也颇多“棱角”,因大胆抨击一些社会现象而得名“任大炮”。
他提出名校应该有四样东西:产生了影响世界的思想成果、科学理论、技术发明,为地方服务并影响了周边社会。中国一些大学是“四大皆空”。
“大学的质量取决于‘三三四’,即科学研究占三成,课堂教学三成,校园文化四成。所以只上课的大学是没水平的”,任正隆说,这又把许多大学得罪了。
“这都是我当人大代表的一些小插曲”,任正隆对其言论引发的争议毁誉看得淡然,“因为我是科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的特点一是说真话,二是遵守逻辑关系。我所有的话都是按照逻辑关系去推论的。”
今年已经62岁的任正隆在本届人大代表之职期满后,将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之中。“希望多培养几个好品种,多一些好发现,让农民有更多的收入”,任正隆说,我有生之年做这些事还是可以的。(完)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