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推大部制改革 政府社会“协同共治”
“划船者”和“掌舵人”各司其职
政府、社会“协同共治”的顺德景观
巩固大部制改革成效必须深化社会服务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制必须建设“小政府”,建设“小政府”必须建设“大社会”。政府要着力解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越位”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精力去处理“缺位”、“不到位”的问题,真正做到“社会管理社会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
“治”是治理的意思,包含着多元主体,治者与被治者是互动的,某种程度上可以互换位置,被管理者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当所有人都能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组织,以组织化的形式参与社会治理,“协同共治”的烙印就深深嵌入社会了。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
包括顺德地区在内的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问题,关键是要有来自民间和老百姓的支持和参与,多元主体推动是改革的最大动力,不会因为领导人和体制问题导致改革中断。对一些主要的领域,政府要不惜一切成本来承担责任,例如在法制领域。同时,政府也要对非政府组织等进行有效监管,避免这些组织陷入狭隘的自我利益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革命革到自己头上对政府是个考验。”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朱小丹发出了来自中国新一轮改革试验田的声音,他们甚至坦率地表明:当前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格局,而政府改革的最大阻力也来自于政府自身。
这样坦率的结论很大程度上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改革实践。
2009年9月顺德完成“大部制”改革以来,41个政府部门合并成16个,而在编的政府公务员还是1000多人,政府要管的事情并没有太大变化,在顺德人眼里,这更像是一场“物理变化”。
事实上,单纯的“物理变化”仅仅是一场行政改革,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的感受并不强烈,政府手上依然有很多管不了、管不好甚至不该管的事情。
2011年7月14日,汪洋在顺德调研时强调,顺德要突破思想观念束缚,摆脱发展路径依赖,敢于调整利益格局,勇敢地承担起探索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的重任,成为广东社会建设的尖兵。
汪洋认为,巩固大部制改革成效必须深化社会服务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制必须建设“小政府”,建设“小政府”必须建设“大社会”。政府要着力解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越位”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精力去处理“缺位”、“不到位”的问题,真正做到“社会管理社会办”。
“我们需要一场‘化学变化’,来巩固、推动‘大部制’的改革成果。”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说,“化学变化”将改革带入深水区,到了政府向自己头上开刀,把权力还给民间的时候了。
梁维东认为,必须打破政府“什么事都管”的现状,把权力还给社会,让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构建政府、社会“协同共治”的局面。
这就意味着,能否打造一个公共治理型的政府,决定了这场改革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