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推大部制改革 政府社会“协同共治”(3)
政府从“划船者”变成“掌舵人”
顺德的改革者开始正式拿起“刀”,摸索着下手削掉政府部门的权力,转交给社会组织承接。
5个法定机构开始胎动,分别涉及经济科技服务、保障房建管、人才引进、文化艺术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以文化艺术发展为例,改革者的思路是,参照香港艺术发展局(法定机构),设立一个名为“顺德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法定机构,有一个单独的规章条例对此机构的各项工作作出明确规定,此机构受政府经常性资助,工作目标是:推动顺德文艺事业发展、提升顺德文艺水平。
事实上,这个工作目标和顺德区文化馆、文联的工作目标基本一致,现实情况是,政府部门、文化馆、文联三者之间工作内容相互掺杂,做不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由于没有固定人员编制和办公场所,文联甚至长期无法发挥作用。
按照设想,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由决策层和执行层共同组成。
决策层由理事会、理事会下的专门委员会和音乐、摄影等8个艺术组别组成,理事会是中心的内部最高决策层,8个艺术组别对各自拟开展项目发起提议。执行层由行政总监负责接受理事会监督。
参照香港地区、新加坡的做法,理事会成员采用委任制,不发工资,行政总监及执行部门的工作人员,采用合同聘用形式,没有公务员身份,领取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
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和自己的创收。当老百姓对中心的工作不满意时,可以向中心理事会或顺德区文体旅游局投诉,理事会和政府部门对中心进行监督管理。
李允冠说,这解决了监督管理“原动力从哪里来”的问题。
他进一步解释说,现行体制是政府制定政策政府执行,老百姓不满意,只能向政府投诉,要求政府监督政府,这必然导致监督的动力不足,而法定机构诞生以后,老百姓不满意向政府投诉,政府帮助老百姓监督法定机构,就容易得多。
当然,设想在现实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理事会中到底应该有多少公务员?规范一个法定机构工作专门的规章条例该如何制定?法定机构的工作人员薪酬标准如何确定?除了享受财政拨款外,法定机构怎么吸引社会捐助?
“比如户外广告牌的一项要求是与周边环境协调,把审批权力交给社会以后,如此感性的条款我们怎样量化地作出监督方案?”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谭俊杰说,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有许多细节需要摸索,改革越深,遇到的困难越多,越需要拿出改革的毅力。
有观察人士分析,顺德社会体制综合改革过程当中,大量职能向谁转移、谁来承接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包括法定机构在内的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承接了职能会出现衔接不畅的问题,也会让人误以为改革的方向错了。
不过,顺德的改革者认为,政府应该从“划船者”变成“掌舵人”的路径没错,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智慧一定藏在民间,只要认定了方向,探索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就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