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推大部制改革 政府社会“协同共治”(5)
“党代表工作室”随时随地在老百姓身边
社会有了参与决策的机制,还必须丰富社会利益诉求表达的机制,和社会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机制。
在考察中,顺德的改革者发现了一个惊人的问题:香港议员可以用“洗楼”的方式,走访自己选区的两万名群众,了解他们的诉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议员用定期接访的形式,了解社会的各种诉求,再形成函件督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相比人家,我们一个村支书连村里的党员都走访不完。”一位顺德的基层干部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
顺德决定把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方法融合变成自己的方法,由此“党代表工作室”应运而生。
位于容桂街道的华口村是顺德最早尝试运行“党代表工作室”制度的地方之一,过去10年里,这里的最大变化是老百姓开始相信,找党代表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事实上,华口根本不像一个村,在5.3平方公里的地盘里,有1200家商户、600家工商企业、白天有10万名打工者上班。经济发达的背后是快速发展时遗留下的土地租金、拆迁安置、违建、宅基地纠纷等问题。
从2003年开始,这个村的上访潮开始爆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6支上访队伍,每年向各级信访部门递交1.6万多份上访件,绝大多数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最短的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仅仅干了9个月。
2010年6月17日,刘映南成了这个村5年里的第五任党支部书记。到任的当天,找他反映问题的村民从1楼排到了3楼。
“我首先要发挥作用,华口的党员也要发挥作用,老百姓的事解决不了有什么脸说是党员?”刘映南腾出一间办公室,放了些桌椅,开始每周定时接待反映问题的老百姓,问题收集后,以党支部书记的名义去相关部门讨说法。
“特别难,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要靠自己的关系一遍遍协调。”刘映南说,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但去年在新加坡考察时,看到国会议员每周接待反映问题的群众,并以议员的身份给职能部门写信要求解决问题时,觉得自己和他们“基本差不多”。
去年3月,顺德成为广东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全面铺开,刘映南立马给自己的接访办公室挂上了“党代表工作室”的牌子。试点之后,作为顺德区党代表,刘映南不再是“五年开一次会,会期三五天,散会靠一边”的状态,在任期的5年里,他新增了评议、联系、视察、调研、提案、提议、询问、质询等八项权利和职责。
有了机制保障,刘映南不用动用自己的关系了。
按照要求,党代表工作室每周至少开放一次,党代表在5年任期内,听到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应提出处理意见,然后按程序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对党员群众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或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党代表还可以通过提出提案、提议、询问、质询等方式转交有关部门处理。承办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回复。
去年一年,华口党代表工作室接访群众120人次,群众反映的40个问题已经有31个已经解决,9个正在解决。有问题找党代表已经成为居民的习惯。
同样对党代表的信任还在繁华的城镇街区,今年1月15日,20多名顺德大良步行街商户集体到党代表工作室,找到区党代表黄河,反映步行街小贩乱摆卖,影响生意的情况。黄河马上以党代表身份,对接步行街物管公司和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开会商讨解决途径。第二天,相关部门联合对步行街乱摆卖进行大规模整治行动,乱摆卖现象基本肃清。
“‘党代表工作室’让党组织随时随地在老百姓身边,有事找党组织帮助解决,群众能不记得你的好吗?”黄河说。
去年年底顺德区还开通了网上党代表工作室和24个小时服务热线电话,市民可以和党代表随时交流。目前,顺德的243个党代表工作室中,参与接待群众的党代表和党员代表有2836人,累计接待群众2900多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800多条,解决实际问题900多件,提供咨询、解释600多次,正在处理200多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党代表工作室”制度意在冲出“城堡”,重新确立执政党和人民、社会之间的有机制度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