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装备专家在导弹心脏上开刀 成功排除故障(图)
与导弹打了20多年交道的第二炮兵某研究所所长王国庆身兼数职,但自己最看重的头衔只有一个:科技创新领头人。王国庆说:“研究所要在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科技创新领头人’一定要名副其实。”
面对科研任务,既要敢于夺金揽银,又要甘于淡泊名利
数九隆冬,某装备检测现场,洪亮的口令声不时传来。
突然,有人向王国庆报告:“装备核心部件出现异常!”王国庆明白:如果将其分解,无疑是在“心脏”上开刀,危险性极高。
专家组建议返厂检修,王国庆却有不同意见:“‘拐杖’不扔,何谈‘加快’?不能事事都依靠厂家,必须打造能为疑难杂症动手术的人才队伍。”
随后,王国庆带领技术人员一头扎进“手术室”。分析故障,求证数据,查找“问题库”,反复试验……王国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凭着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武器部件被安全分解,故障随即归零。
事后,专家组对此次故障排除给予如此评价:依靠专家组以外的力量拆分核心部件,在这个领域属于首次,实现了装备检测史上“零的突破”。
“苦日子到头了,这项成果价值巨大,拿个大奖应该没问题!”总结会上,面对大家的欢呼和建议,王国庆却提出了两点意见:第一,专家的验收只当成参考,必须在实弹发射中验收合格后才能下结论;第二,该项成果保密性极强,建议不参加报奖。王国庆的一番话,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
基地总工程师李国福介绍,近年来,王国庆带领的科研团队,先后有几十项不能外泄的“保密成果”没有申报奖项,他们只能做无名英雄。
面对转型需求,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盯住长远
那年5月,大山深处。
“我来当课题负责人!”王国庆铿锵有力的话语中透着执着和信心。
原来王国庆在跟班作业中发现,某核心装备检测装置,检测时间长、精度低,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部队作战反应效能。
有好心人提醒:改动这些设备属于“禁区”,弄不好会吃不了兜着走,还是别冒风险了。
在“禁区”面前,王国庆选择了向前冲。经过一年多的潜心攻关,某装备快速检测装置研制完成,并顺利通过上级机关验收。如今,这一装置已成功走向战场,各项技战指标达优,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能。
关键时刻敢喊跟我冲,平常工作也决不含糊。
硕士研究生小陈想进行某装备检测信息收集分析系统的研究改进。有人劝小陈,算了吧,部队就那么点科研经费,重点项目还保障不过来,哪轮得到你?
王国庆得知情况后,专门找到小陈,鼓励他把这一“小课题”做下去,并协调机关给予相应的项目经费。
在王国庆眼里,这些小科研、小革新、小发明虽小,但在基于信息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链条上却不可忽视。没有小课题,就完不成大科研。
身边的人都能看得出来,王国庆在把目光聚焦在眼前的同时,也紧紧地瞄向了未来战场。
面对科技险阻,既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更要有形成合力的智慧
王国庆是个有心人。
两年前,一名清华大学博士受命领衔开展某设备的延寿整修试验。但工作刚一展开,博士就遇到了专业内从未碰到过的难题,冥思苦想却终因苦无良策而递交辞呈。随后,一名老高工临危受命。他和同事集智攻关,不仅提前完成任务,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名校博士缘何不敌“无名”高工?当大家都在为获奖而欢呼时,王国庆却陷入了沉思:随着基于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步伐加快,科研人员既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更要有形成合力的智慧。
为此,王国庆提出了“研讨式”训练模式,以担负的科研任务为训练平台、以专业技术信息共享为纽带,促使大家在研究中融合智慧,在互动训练中激发创新思维。
在任务的牵引下,如今他们已拥有一支含硕士研究生132名、博士研究生11名,技术尖子50余名的豪华人才阵容,先后被总部评为“接收和培养地方大学生干部先进单位”和“全军人才建设先进单位”。(张建动 马宏斌 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