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新型装甲指挥车拟换装嵌入式操作界面(图)
身为一名“80后”士兵,一名直招士官,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杨铭,在部队信息化建设中,像一个“即插即用”的U—KEY,激活了信息化战场的神经中枢。
2009年2月,杨铭到广州军区“塔山英雄团”通信连报到不久,就接到上级通知:赴某地接领新装备。同行8人,杨铭是唯一的一名战士。
到了接装现场,杨铭才知道接装任务有多么棘手:验收所有新装备的指挥通信系统!且不说新装备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单说各式各样的线路元件,就让人头晕目眩。
初生牛犊不畏虎。白天,杨铭围着厂家师傅虚心请教;晚上,熬夜琢磨新装备的设计图纸,把技术疑点难点抄记在本子上。第二天上班,再找厂家师傅逐个解决,切实摸透新装备的“五脏六腑”和“脾气秉性”。短短20天,他就基本掌握了新装备的操作维护和组网方法。
新装备列装部队,杨铭被任命为某新型装甲指挥车车长,让不少官兵对他刮目相看。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个月之内,杨铭就熟悉了新装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半年之后,实现了新装备成系统组网建链,填补了军区该型指挥车技术保障的空白。
去年初,军区一位领导到团队视察,观摩新装备专业训练后提出一个疑问:“这套装备信息系统还有什么问题吗?”
“信息系统功能还不够全面,要是换成嵌入式操作界面,训练效益会大幅提高……”杨铭一点都不怯场。
这位领导欣赏地点点头说:“想法很好,可系统改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打那之后,杨铭把课余时间都用在琢磨这个问题上。4个月后,他给团领导呈送了一份《装甲指挥信息系统技术革新备忘录》,提出了一套较成熟的技术革新设想和建议。
采访杨铭,记者能感受到一种非同寻常的士气,那是青春和战斗的朝气。两年来,他不仅研发出5套指挥系统模拟训练软件,还编写了《指控系统常见故障判排手册》等6本组训“秘籍”,牵头完成信息技术革新10多项。杨铭认为,一名战士就是一个信息子系统的主人,其作为有时可能影响作战全局,发挥的作用和军官一样重要。(李亮亮 王 辉 李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