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聚焦海南军区海防团:百名官兵组成“军营模特队”

2012年03月30日 13:2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聚焦海南军区海防团:百名官兵组成“军营模特队”
 海防巡逻。   刘小勇摄

  万泉河畔,一座座生态数字化营区鸟语花香;

  五指山下,后勤保障信息化网络触角直抵班排;

  天涯海角,远程医疗支援系统实现全天候应急保障。

  海南岛,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之中。

  如今,巡望“天之涯海之角”的千里海防线,一座座集阳刚与秀美于一体的军营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绿色军营:

  新理念“奏响”新乐章

  东瑁洲岛,面积仅有0.83平方公里,素有“荒岛”、“火岛”、“风岛”之称,如今,驻守在这里的东瑁洲岛海防连官兵已过上了“海上花园”生活。连队先后配发了净水器、电动巡逻车,建起塑胶篮球场,接通了数字电视……海岛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岛上正在修建的太阳能光伏电站还有2个多月即将建成,连队官兵即将告别靠发电机照明的历史。

  东瑁洲岛自然条件艰苦,缺水少电,过去,连队官兵晚上都是靠着发电机来生活,从最初的手摇发电机算起,到后来的柴油发电机,连队上士班长汪清波先后经历过3次装备更新换代,他也在发电机旁默默守候了11年。“光伏电站建好了,就可以实现24小时供电,我也可以‘下岗’了。”小汪高兴地对我们说。

  海南岛中部山区大多为原始森林,年平均降雨量达1906毫米以上,大小江河多,且落差大,是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海南省军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先后修缮、扩容、改造了四个山水发电站。小电站带来大效益。在解决边海防小远散单位用电的同时, 4个山水发电站自建成后,山区边远连队和驻地群众结束了靠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某海防团,绿地上100多盏外形时尚、典雅大方的太阳能草坪灯在阳光下静静地补充能量。夜幕降临时,这些采用光控技术的灯无需人工操作,自动点亮。绿地上,草坪灯宛若点点繁星,将营区装扮得美轮美奂。

  太阳能照明系统,只是海防部队科技节能的一道小风景。近两年来,他们立足海岛特点,依靠科技进步,依托驻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推广生态节能新技术,打造了一道道绿色生态的新景观。

  从2008年5月份开始,海防部队陆续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园林景观灯和风光互补路灯。在大力发展太阳能照明项目的基础上,按照每名官兵每天40升热水的设计需求,为每个海防连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无论孤悬海岛的连队,还是远离机关的执勤点,都实现了安装单位官兵100%使用热水洗澡。

  数字军营:

  科技引领催生新效益

  2月18日中午12时,西沙永兴岛的西沙医院上演了一场网上远程会诊生命大营救。海军某西沙水警区干部边恒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情况危急。解放军425医院4名专家利用远程网上会诊,对边恒进行特殊位置查体,并使用彩超全面检查,确诊病情后,海军派出飞机迅速将其转移至425医院,患者转危为安。

  信息化的巨变,在海南省军区千里海防线随处可见。走进某车船监控指挥所,我们看到,1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同时闪动着12幅车船动态视频画面,外出执行保障任务的车辆、海上船艇运行状态和行进路线一目了然。

  在某海防团,我们发现,连队洗漱间内一排排整齐的漱口杯上,标记的不再是官兵的名字,而是一组组普通的编号。这看似很难记住、很难理解的数字,对连队官兵来说,却有特别意义。

  战士王新起对应的编号是21013,他睡觉的床铺、训练的钢盔、挂衣服的柜子等物品都贴上了这组数字。“这是我在连队的‘身份证号’,属于我但又不仅仅属于我。”王新起解释说,如果调动或退伍,这组数字就会自动成为接替他的战士的编码。

  在海南,每个官兵都有相应的代码。为将官兵的衣、食、住、行、训等纳入信息化环境中,他们利用二维条码、无线射频、远程数据传输等信息技术浓缩为一枚枚“数字芯片”,建成后勤指挥信息中心,并通过对财务、医疗、审计、军交等17个系统的综合集成和对一体化指挥平台、后勤业务通用办公平台的推广应用,构建了联通军区机关、部队后勤和后勤部队的网络体系。

  科学管理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也正悄然改变着海岛官兵的生活。在省军区后勤数字化营区控制室我们看到:大屏幕上,几百里之外的三亚警备区的营区重要部位尽收眼底。值班员侯品边演示边介绍:“一旦发生水管爆裂、煤气泄漏等紧急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实施远程关闭闸阀,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人文军营:

  文化彰显时代活力

  3月17日,海南省军区某船运大队三级军士长陈建勇和战友们心里甜滋滋的。这名在艇上住了17年的电机班长,正和战友们收拾行装,准备从艇上搬到岸上居住。

  “水兵有三烦,吃饭睡觉如厕难。”这句顺口溜是以前船艇兵生活的真实写照。艇上10多平方米的住舱内,有8张分上下两层的床铺,床面只有担架那么大。全艇只有一个卫生间。因为没有空间摆放桌椅,官兵平时都是蹲在甲板上吃饭。

  水兵如今上岸了。椰林掩映,绿意盎然,一栋4层高蓝瓦白墙的崭新小楼映入眼帘。这就是他们的“新家”。

  我们随陈建勇走上二楼他的宿舍,室内液晶电视、空调、饮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亮亮堂堂,宽宽敞敞,这个新家真不错!”陈建勇打开背囊,利索地整理内务。

  “水兵楼”每层楼都有配套的卫浴和晒衣棚,洗漱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洗衣机。四级军士长刘坚强说,在艇上看天洗衣晒衣,现在再也不必为潮湿的天气发愁了。

  大队政委杨理文介绍,他们不但新建了“水兵楼”,还建立了水兵模拟训练中心和船艇监控中心。结合营区原有的文化设施,大队优化配套了网络学习室,修建了网球场、游泳池等场所,水兵战备执勤、训练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营区主干道设立励志名言文化石、灯箱标语和英模雕像;建立瓜果四季飘香、花草赏心悦目的瓜果长廊……现在,一座座海防军营、一个个海岛哨所,处处充满“文化亮化抬头见、绿荫幽径处处有”的迷人景象。

  3月25日,在通信总站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椰装秀”。椰子剪出来的衣服,编出来的裙子,还有椰子壳做的项链,让刚刚下连的新战士们十分新鲜。

  同样,在海南省军区某海防团,由100名官兵组成的“海岛竹竿舞”表演队,气势宏伟磅礴,节奏起伏跌宕,声响震天撼地,场面威武壮观。他们的表演,跳出了官兵的气魄。除了 “军营模特队” 和“军营锣鼓队”之外,他们还在军营里成立了“篮球宝贝”、“军营拉拉队”等一系列充满军味的特色队伍。(李华敏 侯坤 田利阳)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