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鱼雷营丛葬地详细范围终获定位
清明前夕,几份新发现的高精度民国地图,使得南京至今唯一一个无法定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鱼雷营丛葬地”的详细范围浮出水面。
2006年5月,作为17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之一,鱼雷营史迹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却是公布报告中唯一被提到“无法定位”的。
此地前身为1892年创立的清军南京鱼雷分局,1929年正式定名为海军水鱼雷营,但从创立到南京沦陷前多次改建扩建,而1937年鱼雷营范围资料学界一直未查到,抗战胜利时此地又被改建他用。南京解放后转作解放军海军教学用地,1958年交付金陵船厂前身长江航运管理局南京修船厂。此后几十年,船厂又多次改扩建,周边居民区也纷纷建立。如此巨大的变迁,使原址范围一度湮没。
南京抗战史学者胡卓然从2006年起一直在查询该遗址准确范围。他认为,南京8年沦陷期有关史料中应会保留当时鱼雷营的范围。最终,他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地图中,搜集到汪伪海军部水路测量局依据1940年测绘数据,在1942年补充完成的多张高精度长江沿岸军事地形图,并从带有经纬度标示的图上查到了鱼雷营的明确范围。“地图是汪伪海军用于长江导航的,精度可靠。”
3月30日,记者随同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勘察专业的研究生志愿者,依据上述军用地图,结合实地测量,得出鱼雷营遗址四至经纬度为:西,东经118度45分24.72秒,北纬32度7分1.75秒;南,东经118度45分27.024秒,北纬32度6分57.54秒;东,东经118度45分33.36秒、北纬32度7分0.414秒;北,东经118度45分33.36秒、北纬32度7分4.53秒。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经盛鸿教授面对新发现的史料十分惊喜,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发现。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院长李明峰仔细看过志愿者的测量过程和结果后表示,从地图上进行量算定位的做法可取,如地图来源可靠,结果应是可信的,测量范围精度应在30米左右。 (陈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