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访中国女枪王:国庆阅兵所有配枪由她检验定型

2012年04月09日 09:2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黄雪鹰正在指导射击。 本报记者 张晓祺摄 
黄雪鹰正在指导射击。 本报记者 张晓祺摄 

  “砰、砰、砰!”她的视力虽然左眼只有0.1、右眼0.5,耳膜严重内陷,走上靶场,却能凭枪声准确判定各类枪械型号和每颗子弹飞行的轨迹。

  “砰、砰、砰!”入伍21年,她主持参与120多种枪械试验鉴定,实射弹药逾300万发,7种型号枪械从她手中领到“准生证”,人称中国“女枪王”。

  阳春3月,记者走进位于科尔沁草原深处的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伴随着“砰砰”枪声,聆听高级工程师黄雪鹰的传奇故事。

  一身火药味,一手真功夫——

  如花年华书写中国枪族辉煌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首都大阅兵,受阅方队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向世界展示着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的崭新形象。

  谁能想到,此次受阅官兵手握的所有配枪,竟然都是由黄雪鹰——这位来自草原的蒙古族女军人,亲手检验定型。

  那一天,她和家人一起端坐在电视机前,幸福地品味着那震撼人心的场面,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要知道,一支枪要进入我军战斗序列,需要千锤百炼——只有在国家靶场通过严格考核,新型枪械才能领到“准生证”。

  黄雪鹰所在的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所,正是枪械试验鉴定的最后“关口”。为了让枪械早日成为打赢利器,黄雪鹰和战友们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21年与枪弹为伴,天天闻着硝烟味,黄雪鹰练就了一身令人称奇的真功夫。采访现场,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景——

  射手随机举枪射击,她仅听声音就能准确判定枪械型号、介绍弹药性能:“这是新型大口径手枪,威力较大,寿命3000发……”“这是军用霰弹枪,每次击发可射出14颗弹丸,对100米集群目标进行打击……”

  拉枪栓的声音,击发的力度,抛弹壳的方向……作为枪械定型的“考官”,黄雪鹰总能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判断枪械性能状态。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她,却是靶场上的“主心骨”。

  一次枪械试验中,10多支枪齐射,黄雪鹰从一连串枪声中听到一声异响,果断终止了试验,经过检查,果然发现一颗子弹卡在枪膛内,避免了一起炸膛事故。

  某型手枪定型试验,数据与设计指标相差甚远,军工厂设计人员一筹莫展。黄雪鹰举枪实射,迅速判明病症:“准星过宽、缺口填充太满。”设计人员照方改制,故障迎刃而解。

  终日与枪弹为伴,危险也如影随形。那年,黄雪鹰带队在某海区进行水下武器鉴定。参试人员潜到水下进行射击,海底一股暗流涌来,射手身体发生了偏移,枪口正好指向试验指挥位置。

  射击指令下达瞬间,一梭子弹呼啸着蹿出水面,打在离黄雪鹰不到1米的礁石上,顿时火花四溅。身后的指挥所传来一片惊呼,黄雪鹰却出奇的冷静,还在专注观察子弹的弹着点。

  “当时啥也没想,就是想不要放过试验中的任何细节。”事后,她一脸轻松。

  2010年12月,总装备部首届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评选揭晓,黄雪鹰榜上有名。

  颁奖辞这样总结:“一身火药味,一手真功夫。一股英雄气,一腔女儿情。与枪为伴,在枪林弹雨的洗礼中,她用如花年华书写中国枪族的辉煌。”

  无论高温酷寒,还是扬尘暴雨——

  枪在哪里锤炼她就铆在哪里

  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尘土飞扬,硝烟弥漫,枪声震耳。

  身着闷热的防护服,背着20多公斤重的氧气瓶,黄雪鹰和射手胡爱军一起,已经连续试验了5个小时。此刻,汗水顺着她的衣服往下淌,无孔不入的尘土渗入防毒面具,与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模糊了视线,让呼吸变得异常困难……

  试验终于结束了。黄雪鹰脱下防护服,耳朵、鼻孔、嗓子眼儿里全是土,就连咳出的痰也是黑色的。

  这是某新型枪械的扬尘试验现场。总师助理张俊兵说:“为检测该新型枪械在极端天气中的作战性能,黄雪鹰带领团队已进行了11次扬尘试验。”

  她如此执着“自讨苦吃”,因为在她心中“枪是战士的第二生命”。该新型枪械经过反复严格试验,先后改进22项设计参数,稳定性能提高了5倍。

  “一支枪问世,在靶场通常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检验。”轻武器所政委陈万俊介绍,以环境模拟为例,就要经过常温、高温、低温、扬尘、淋雨等重重考验。

  这些年,枪在哪里锤炼,黄雪鹰人就铆在哪里——

  跟随她走进低温试验室,短短几分钟,寒气彻骨,记者脸部皮肤仿佛变成了塑料。此刻,室内温度计显示:-50℃。

  脱下厚厚的防寒服,一头扎进高温试验室,瞬间仿佛进入了桑拿间,全身毛孔迅速扩张,汗水四溢而出,这里的温度是50℃,滚滚热浪几乎要把体内的水分烘干。

  “这不仅是在试验枪,也是在锤炼人!”所长王晓天告诉记者,每年黄雪鹰和战友要在这种冷热频繁交替的极端环境中工作超过1500个小时。

  对于普通女性来说,换衣服是为了美。黄雪鹰换衣服,则是为了试验枪。沙尘试验中,她必须换上密不透气的橡胶服;低温试验,她得穿上重达10多斤的特殊防寒服;高温试验,她又换上了长袖迷彩……很多时候,她每天试验仅换衣服就要四五次。透过穿衣这一个细小环节,她的辛苦劳累就可想而知!

  “靶场就是战场,试验就是战斗。”悬挂在轻武器所门前的这句标语,默默见证着黄雪鹰和战友日复一日的艰辛付出。

  一天没摸枪,心里空荡荡——

  枪是她的另一个“孩子”

  枪,是冰冷坚硬的。

  然而,21年与枪为伴,枪之魂魄已深深融入黄雪鹰的血脉。她常说:“我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一个是枪。”

  每次拿到被试枪械,她总会仔细地端详,爱怜地抚摸,想方设法把“孩子”打造得尽善尽美。

  正是这种特殊的情愫,让黄雪鹰真切感到,自己和枪之间存在着一种灵犀——一天没摸枪,心里空荡荡,就像一天没见到自己的孩子。

  与枪的这种灵犀,源于孕育儿子的那一年——1994年,26岁的黄雪鹰第一次独立主持某型狙击步枪试验。

  那段时间,兵器城里的人总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肚子越来越大的孕妇,整天穿梭于硝烟弥漫的试验场。

  回忆那段日子,黄雪鹰笑呵呵地说:“别人的孩子胎教天天听音乐,我的孩子天天听枪声。”所以,儿子出生时,黄雪鹰说:“就叫冲冲吧,冲锋枪的冲。”

  儿子上学后,学校开家长会,冲冲发现:“别人的妈妈身上是香水味,自己的妈妈身上满是硝烟味。”

  可是,她根本闻不到自己身上的“特殊味道”——常年接触有毒的火药气体,她患上严重鼻炎,前些年就彻底失去了嗅觉。如今,每天晚上睡觉,她不得不用嘴呼吸,经常把自己憋醒,早上起床后打喷嚏不止。

  那年儿子过生日,晚上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推门一看,儿子躺在沙发上睡着了,生日蛋糕一动没动。她鼻子一酸,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儿子揉揉眼睛,趴在她耳边悄悄地说:“我梦见自己长大当了医生,治好了妈妈的鼻炎,让妈妈可以闻到蛋糕味……”那一刻,黄雪鹰泪流满面。

  走进黄雪鹰家里,墙上挂的时钟居然是用弹壳制作的。客厅挂着一幅1993年拍摄的结婚照,相框里的照片摆放得有点斜,同是军人的丈夫郭文胜打趣道:“我们家的重心就在她那儿!”

  因为工作忙,从孩子出生至今,惟一一张全家福摄于2011年——当时,驻地一位作家给《家庭》杂志写了一篇反映黄雪鹰事迹的报告文学,为了给文章配图,一家三口才有了这张全家福。

  离开“兵器城”那天,耳畔响起战友写给黄雪鹰的一首歌:“那翱翔的雪鹰,是草原上最美的风景……”

  短评

  传奇背后见忠诚

  “靶场连着战场,使命连着生命,枪魂连着军魂。”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高级工程师黄雪鹰21年与枪弹为伍,用智慧和汗水,用创新和奉献,谱写了新时代“女枪王”为国建功的人生传奇。

  听枪声能准确判定枪械型号,凭感觉能辨清子弹落点……品读这一个个传奇细节,人们不禁会问:一个柔弱女子为何能练就这身硬本领?答案其实很简单——忠诚!因为有了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她才能面对艰难无所畏惧,面对危险毫不退缩;因为有了对人民军队的无限忠诚,她才能居安思危从严把关,无私奉献淡泊名利。

  传奇背后见忠诚。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广大战友应以黄雪鹰为榜样,怀着忠诚信念,拿出坚实行动,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计得失、默默奉献,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作出更大贡献。(张晓祺 柳刚 宗兆盾)

【编辑:王金志】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