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预备役部队填补编制空缺 可执行多样化任务
进入新世纪,祖国大地诞生了一支新的国防后备军——空军民兵预备役部队。
佩戴空军标识的民兵预备役部队组建较晚,但起点高、发展快。阳春三月,记者穿行一个个演兵场,只见雷达阵地电波频传,“千里眼”警惕注视领空;导弹阵地利剑傲立,猎人似地静候“天狼”;军用机场,地勤保障助力一架架战鹰腾空而起,一支支空军民兵预备役部队紧贴实战练战法、练协同、练保障,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后备利剑。
填补空缺:空军预备役部队挑起重担
2010年秋,空军某预备役场站,一群预备役官兵忙碌在飞行保障各个岗位,加油、充电、制氧,保障一架架战机升空训练。这一天,航空兵某部驻训分队转场进驻。这个场站同时担负某飞行大队、驻训分队、陆航某团3个单位3种机型的训练保障和两种机型的战备值班保障任务。
据空军国动委武装动员办公室主任徐惠青介绍,随着编制体制调整,空军一些场站的现役部队编制撤消,但是,场站时不时要使用。怎么办?建预备役部队成为最好的答案。为此,空军围绕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紧盯现役力量薄弱环节,以填补空缺、弥补短板的建设理念,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使一支支预备役部队成为现役部队的有力补充。在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中,空军牢固树立体系力量观念,将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一体建设、同步推进。各预备役部队坚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狠抓军事训练落实。认真组织模拟训练,依靠科技提升训练效益;扎实进行挂钩训练,充分利用现役部队资源优势,提高训练质量;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积极参加防空作战演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磨砺预备役官兵的战斗作风;着力探索创新,研究制定《预备役官兵岗位专业能力标准》,构建起科学、实用、规范的训练评估体系,促进训练转型。
大漠靶场,黄沙漫漫。导弹腾空而起,如出鞘利剑直扑目标,“敌”机凌空开花。这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组织的一次实弹战术考核演练。空军某预备役地空导弹团与同类型现役部队一起开展铁路行军、打靶突训、实弹射击等课目,全过程进行“捆绑式”训练。演练期间,上级在野外阵地组织该团进行训练考核,制导站天线撤收架设、导弹装退等10余个战斗课目全部合格,其中8个课目取得优良成绩。
职能转型:空军民兵专业分队展现优势
2011年秋,航空兵某部参加上级组织的空地对抗作战演练,战机升空后突破防空火力网,发射一枚枚空对地导弹,并准确命中目标。多位飞行员走下战机后仍是情绪高涨,来到空军民兵制导弹药分队作业现场,向担负导弹检测维护任务的民兵握手致谢。
此次远程机动,这个民兵分队携带16台抢修设备,历经30余天,行程3000余公里伴随保障。期间,他们先后紧急抢修故障导弹4枚,解决技术难题10余个,确保了实弹射击演练的顺利进行。
这是一支依托导弹生产厂家组建的技术保障分队,队员全部由技术骨干组成,研究生、大学生比例占95%,专业对口率达100%。这支分队组建后,编兵企业筹集资金,给分队配备了导弹备件方舱、多功能维修方舱、测试方舱等跨区机动保障装备,助其生成快速保障、精确保障和远程机动保障能力。
这是空军民兵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空军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样式的变化,将空军民兵担负的职能任务定位在为空军作战部队提供战勤、后勤和技勤保障上,努力推进民兵由直接参战为主向战场支援为主转变,由兵员补充为主向勤务保障为主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在武器装备研发、生产、维修企业对口组建装备技术保障分队,在机场、阵地、仓库周围组建伪装防护、安全警戒、跑道抢修、医疗救护等战勤后勤保障分队。
为全面加强民兵专业分队质量建设,空军编写民兵专业训练教材16种,组织拍摄民兵训练教学录像片14部,制定了《空军民兵工作细则》《空军动员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为民兵军事训练和转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空军把平时用兵作为练兵强兵的重要途径,着力提高民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中俄联合军演期间,他们组织编组在某飞机制造企业的民兵飞机抢修分队全程伴随保障,使该型飞机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3倍。在近年来的抢险救灾中,他们组织编组在某直升机制造企业的民兵机务保障分队,为救灾直升机应急排除故障60余起,为90余架直升机安装“北斗一号”定位系统,紧急改装救灾专用直升机5架,出色完成了应急机务保障任务。
征召复训:空军现役部队预编官兵闻令而动
初春,空军地空导弹某团阵地,一阵尖锐的警报骤然响起,各类人员迅速奔赴战位。片刻间,油机轰鸣,雷达旋转,导弹傲指苍穹,部队迅速进入一等战备状态。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担负一等战备任务者中有数十人是征召回营复训的预编预备役官兵。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重新回到战斗岗位的这批转业退伍军人,技能和战斗作风不减当年,比大纲规定时间提前半分钟做好了战斗准备。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指控车内,键盘声响成一片,口令声此起彼伏。操纵员双眼紧盯空情显示屏,灵活地操纵兵器牢牢“咬”住目标;发射阵地上,各类人员密切配合,一枚枚导弹迅速装挂到发射车上,在阳光照射下发出慑人的光芒。
着眼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空军将现役部队预编预备役人员由以往“就地就近”的预编方式,调整为从5年内转业退伍的人员中择优预编到“原部队、原岗位”的模式,通过短暂的恢复性训练,让他们重返战斗岗位。
针对预备役官兵流动性大、召集难问题,他们通过改变征召方法、调整复训时段、改革组训模式等新举措,探索出现役部队预编官兵复训新路子。征召过程中,各部队给预编官兵写信,肯定其为部队所做出的贡献,表达部队党委对预编官兵的牵挂和关怀,告知回营复训的时间和地点;给预编官兵所在单位领导写信,请所在单位积极支持其履行国防义务,宣传开展预编官兵复训的政策法规和重要意义;给预编官兵所在地人武部发函,告知预编官兵情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各部队通过“两信一函”的方式赢得预编官兵单位、家庭、当地人武部的支持配合,以“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为预编官兵回营参训创造良好条件。这一征召复训模式受到总部机关的肯定,目前已在全军部队推广。(巴建敏 熊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