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第11批护航编队果蔬保鲜揭秘:采用纳米技术
中新网亚丁湾4月12日电 (陈典宏 米晋国)世界航海史上,常有远航船队因船员患败血症而中途“搁浅”的记录。此种遭遇,著名的哥伦布、麦哲伦船队也不能幸免。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启航以来,在海上执行任务已达千余小时,3艘战舰平均航程在10000海里以上。尽管护航任务繁重、舰上环境特殊,面临高温、高湿、高盐等诸多考验,但官兵们始终体力充沛、精神饱满。
编队后勤助理员吴金寿告诉记者,航海史上的“悲剧”,和船员长期不能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有关。而我海军护航编队,则早已告别了“煮黄豆当青菜”,盘中鲜绿如初的时令青菜,可谓“屡见不鲜”。在有海上“浮动基地”之称的“微山湖”舰上,他带领记者走进专为“青岛”舰和“烟台”舰储备蔬菜、水果的货携库,一探果蔬保鲜的“秘密”。
货携库在这艘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舰巨大的“肚子”里。打开密封门,一股清凉迎面扑来,和热得烫脚的甲板形成极大的反差。库管员许笑辉解释道,摄氏1至4度是果蔬库最佳的保存温度,这里存放着从国内带来的几十个品种的蔬菜和水果,至今仍然非常新鲜。记者亲手打开几个包装箱,亲眼所见菠菜、包菜、娃娃菜就像在批发早市见到的一样青翠,紫甘蓝、上海青就像刚刚采摘下来的一样水灵。
面对记者征询的目光,吴助理揭开谜底:采用了纳米技术的“气体置换”包装使果蔬“呼吸”更通畅,加上适当的温、湿度,使果蔬时时处在缓慢的“生长状态”。顺着他的手指,记者看到每箱果蔬果然都罩着一层密封的薄膜。据他介绍,这层薄膜里面,充盈了氮气、二氧化碳、氧气等多种复合保鲜气体,通过气体置换,改变盒内果蔬的外部环境,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减缓新鲜果蔬新陈代谢速度,从而达到延长保鲜期的目的。
吴助理告诉记者,实现海上果蔬保鲜,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是抓好采购和包装环节。启航前,编队后勤组反复进行了信息收集、市场考察和贮藏试验,注意从细节抓起确保果蔬质量。他们从收集蔬菜开始,针对水分大的茭瓜、黄瓜等蔬菜,提前3天派人到菜地监督,确保不浇水灌溉,减少水分摄入。完成筹措环节后,他们根据蔬菜、水果类别和属性,精心分类包装存放。
其中,叶菜类预冷后直接装筐或装入内衬气调保鲜袋的塑料筐;瓜果类预冷后装入内衬气调保鲜袋的塑料筐,按层排放,每层间垫上厚厚的吸潮纸;水分大的叶茎类蔬菜,诸如油菜、菠菜、娃娃菜等,外面用薄膜充混合气体,里面再用吸潮纸隔开;花菜类需要水分滋养的,则在包装箱内放置冰块等等。
编队保障指挥所副指挥员尚猛告诉记者,确保果蔬保鲜,还离不开一招“笨办法”,这就是勤查库、常翻拣,勤清理、常分类。保障指挥所组织力量,每天早饭后、午饭前和晚饭前,雷打不动地查库。既注重查看库房的温湿度,更重视查看果蔬保鲜的质量状况。针对有腐变倾向的果蔬,他们就及时动手分拣,进行剥离、削割之后,重新包装入库。每天忙上忙下,平均每位官兵要搬运数百公斤,用强烈的责任心和辛勤的汗水,使保管的主副食品未出现严重质量腐烂变质现象,确保编队舰行万里果蔬鲜,餐餐都有菜飘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