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同瑞典的关系

2012年04月16日 14:40 来源:外交部网站 参与互动(0)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瑞典于1950年1月14日承认新中国,1950年5月9日同中国建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同年,两国互派大使,耿飚为我驻瑞典首任大使。建交后,中瑞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

  20世纪50年代,瑞一直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60、70年代,两国部级交往逐渐增多。80年代两国关系发展较快。瑞国王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两位首相和议长访华。我国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领导人相继访瑞。

  1992年以来,中瑞关系不断发展,高层互访较频繁,各部门、各级别的交流与合作显著增加,增进了两国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瑞方访华的主要有:副首相兼社会大臣韦斯特贝里(1993年),外交大臣叶尔姆-瓦伦(1995年),首相佩尔松(1996年),副首相叶尔姆-瓦伦(2000年)、外交大臣林德(2001年)、三军总司令约翰·赫德斯泰德、工商大臣帕格罗茨基(2002年),教育和科学大臣厄斯特罗斯(2003年),外交大臣弗赖瓦尔兹、司法大臣博德斯特伦、环境大臣索摩斯塔德(2004年),基础设施大臣梅辛(2004年、2005年),工商大臣厄斯特罗斯、卫生与老年护理大臣约翰松、财政大臣努德、可持续发展大臣萨林、议会第一副议长韦斯特贝里、瑞王储维多利亚公主(非正式)、瓦伦堡财团负责人彼得·瓦伦堡(2005年)、瑞外交部移民及避难政策大臣霍尔姆贝里(2006年)、副首相兼工商大臣奥洛夫松、贸易大臣图尔福什、教育和科研大臣雷荣堡、基础设施事务大臣托尔斯腾松(2007年)、文化大臣丽列罗特、教育大臣比约隆德(2008年)、外交大臣比尔特(2009年)等。

  中方对瑞典的重要访问有:田纪云副总理、朱镕基副总理(1992年),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1993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1995年),邹家华副总理(1996年),吴邦国副总理(1997年),唐家璇外长(1999年),王忠禹国务委员(200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2003年),吴仪副总理、李肇星外长(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2006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200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2008年)等。

  2006年7月,瑞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驶抵广州的欢迎仪式。2007年6月,胡锦涛主席对瑞典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哥德堡号”仿古船返航抵达仪式。此访是我国家元首首次对瑞典进行国事访问。

  2008年4月11-15日,瑞首相赖因费尔特对华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与其会见、会谈。8-9月,瑞国王和王室成员来华观摩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10月,赖因费尔特来华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2009年11月,赖因费尔特来华出席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2010年3月,习近平副主席访问瑞典,分别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首相赖因费尔特、议长韦斯特贝里会见、会谈。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9月)也分别访瑞。同年4月,瑞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首相赖因费尔特分别就青海玉树地震灾害致信我国家领导人表示慰问。5月,议会第一副议长比约克曼访华,瑞国王和奥洛夫松副首相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瑞典馆日和中瑞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11月,瑞国王随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技术考察团访华。2011年,瑞国王夫妇因私访沪。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瑞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得到长足发展。1957年,两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同年,双边贸易额增至3187万美元,比1950年增长10倍多。1959年,我外贸部副部长卢绪章率中国贸易代表团访瑞。1965年,瑞阿特拉斯(ATRAS)公司采矿设备展在京举行,这是建交后瑞企业首次在华单独举办展览。1978年,两国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1979年中瑞建立经贸合作混委会(副部级)后,瑞于1980年对我实行普惠制,并于1982年起开始对华直接投资并向我提供优惠贷款。瑞于1985年和1991年分别取消了对中国瓷器和纺织品、服装的配额。1988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SAS)开通北京至斯德哥尔摩直航航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经贸关系飞速发展。1994年,两国贸易额突破10亿美元。2010年,双边贸易额为116.1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其中我方进口59亿美元,出口57.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37.4%。我国对瑞典主要出口电器及电子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电话机等,主要进口运输工具、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钢材、纸及纸板、仪器仪表、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等。

  瑞典重视开拓中国市场,截至2010年底,我共批准瑞在华投资项目为1093个,瑞方实际投入21.2亿美元,行业主要包括电信、汽车及零部件、电器、建材、印刷、制药和造纸等。瑞在华主要企业有:伊莱克斯(中国)电器有限公司、斯凯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爱立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宜家家居公司等。截至2010年底,我在瑞累计投资额为15.3亿美元,涉及汽车、旅游、贸易、软件开发及航空运输等行业。2006年,两国签署《关于加强中瑞两国中小企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中瑞经济、工业和技术合作协定》。2007年,两国签署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谅解备忘录。2009年,中瑞经贸联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瑞举行,双方签署《成立企业社会责任合作工作组谅解备忘录》。2010年,两国签署《中小企业合作备忘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合作中长期规划》,8月吉利集团完成收购沃尔沃的交割事宜,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购。

  三、在文化、科技、教育与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1983年我文化部和瑞典学会签署了《文化合作与交流会谈纪要》。1992年两国就文化交流项目进行换文,1998年双方签署了新的文化交流计划。2001年双方签署新的文化交流意向书。2006年两国签署《2006-2008年度文化合作意向书》。2009年中央电视台与瑞典电视4台签署合作协议。2010年两国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瑞方访华的主要有:政府文化代表团(1953年)、瑞皇家歌剧院芭蕾舞团(1960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出席其首场演出并接见该团)、瑞文化界友好人士访华团(1974年)、瑞民间歌舞团(1982年)、瑞典沉船展览(1992年)、洛克塞特演唱组(1995年)、哥德堡交响乐团、ABBA演唱组和上海瑞典周(1999年)、瑞著名钢琴大师罗伯特·威尔斯(2000年)、斯德哥尔摩皇家弦乐团(2001年)、瑞典电影周(2002年)和北欧青年交响乐团(2002年)、瑞典皇家芭蕾舞团(2008年)等。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中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方在瑞举办的文化活动主要有京剧、杂技、民乐、武术、民间艺术表演和电影周、文物展、画展、图片展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出土文物展览(1975年)、天津杂技团(1975年)、西藏歌舞团(1978年)、中国恐龙展(1989年)、中国节(1995年)、瑞典上海周(2000年)、中国湖南花鼓戏团(2001年)、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团(2002年)和中国电影周(2003年)、中国现代艺术展(2003年)、《汉字展-从甲骨文到计算机》(2003-2004年)、中国京剧团(2004年9月)、新疆综合文化团(2007年)、上海歌剧院(2008年)、源自宋瓷残片的瑞典现代艺术展、中国瓷器展(2009年)、中央民族乐团、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天鹅湖”节目组、兵马俑暨中国古代帝王墓葬习俗展(2010年)。此外,我乒乓球、速滑、田径等各类运动队也多次访瑞。

  中瑞科技交流始于上世纪70年代,瑞皇家科学院和皇家工程院代表团(1975年)与我中国科学院代表团(1977年)实现互访。1978年中瑞成立了科技合作混委会(司局级),1981年中瑞签订科技合作议定书。1992年,我为瑞典搭载发射科学实验卫星“弗利亚”号。目前双方科技合作已扩大到通讯、环保、医药、农林、宇航等20多个领域的80多个项目。自1980年起,瑞典为我培训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约2000多人。2007年7月,瑞典环境技术中心在北京落成。9月,中瑞科技联委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瑞典科技周”在京举行。2002年双方签署《2002-2005年中瑞教育与科技合作意向书》。2008年4月,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访华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瑞环境部、外交部及企业、能源与交通部签署了关于环境与能源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环境保护部和瑞环境保护署签署了关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合作协议。2008年,瑞典空间公司北京代表处成立;中瑞环境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中国迈向低碳经济”研讨会和中瑞科技合作中期会谈分别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双方后3G通讯、新材料、能源等领域合作项目启动。2009年,天津市与瑞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确定10个合作研究项目。2010年,第二届中瑞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瑞举办。

  中瑞1964年起正式交换留学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教育领域的交往增多。瑞教育大臣(1980年、2000年、2003年、2008年)、高教署署长(1982年、2007年)和我教育部长何东昌(1983年)互访。1983年,我教委和瑞典学会签署了交流协议。2006年,两国签署《关于高等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截至2010年底,我在瑞有公派和自费留学生约3700名,瑞在华各类留学生约1100名,两国每年互派公费留学生约40名。2005年,中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开办了在欧洲的首家“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2007年,该院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已有注册学员1000余人。

  中瑞军事交流起步较早。上世纪50年代,瑞驻朝鲜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军官曾分批来华参观,中瑞军方开始接触。60年代,瑞国防部军令部部长奥尔曼少将(1960年)、我副总参谋长彭绍辉(1963年)实现互访。80年代以来,瑞三军总司令列纳特·荣上将(1982年)、空军司令乌尔松中将、国防研究院院长吕贝克少将、陆军司令本特松中将(1987年)、三军总司令本特·古斯塔夫松(1988年)、国防学院院长纳瑞特·尼克斯少将(2001年)、三军总司令约翰·赫德斯泰特上将(2002年)、三军副总司令本特森中将和情报部长叙林中将(2003年)、空军监察员安德尔松少将(2006年)、三军总司令叙林上将(2008年)先后访华,海军训练舰“卡尔斯克鲁纳号”两次对上海进行了非正式访问(1983年和1986年)。我航空研究院代表团(1981年)、徐信副总参谋长(1984年)、钱树根副总参谋长(2001年)曾访瑞。2004年7月,瑞在驻华使馆设立武官处并任命了首位驻华武官。2005年,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乔清晨上将访瑞,这是我空军司令员首次访瑞。2007年,中央军委委员、第二炮兵司令员靖志远上将访瑞。2009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孙忠同上将访瑞。2010年,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上将、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上将、军事科学院政委刘源上将分别访瑞。

  四、领事关系

  1996年瑞在上海开设总领馆。1997年我在瑞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开设总领馆。1997年双方就瑞保留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总领馆达成协议并换文。2002年11月瑞在广州开设总领馆。2009年11月,因国际金融危机造成政府财政赤字严重,瑞关闭驻广州总领馆。目前,瑞典在上海和香港设有总领馆。

  五、友好省市关系

  河北省唐山市与马尔默市(1987年)

  天津市与延雪平市(1993年)

  湖北省宜昌市与塞得港市(1994年)

  山东省与维斯特曼省(1995年)

  广东省广州市与林雪平市(1997年)

  广东省与斯克纳省(1997年)

  安徽省铜陵市与希莱夫特奥市(1998年)

  江苏省与东约特兰省(1999年)

  浙江省与乌普萨拉省(2000年)

  黑龙江省与西博腾省(2001年)

  云南省与布莱金厄省(2002年)

  山东省烟台市与厄勒布鲁市(2002年)

  上海市与哥德堡市 (2003年)

  四川省成都市与达拉纳省(2004年)

  四川省攀枝花市与希尔特市(2005年)

  吉林省长春市与穆拉市(2005年)

  安徽省与西哥特兰省(2005年)

  湖北省武汉市与博伦厄市(2007年)

  江苏省无锡市与南泰利耶市(2007年)

  安徽省池州市与斯文永阿市(2008年)

  山东省临沂市与埃斯基尔斯图纳市(2009年)

  福建省与维姆兰省(2010年)

  广东省珠海市与耶夫勒市(2010年)

  海南省与哥德兰省(2010年)

  六、重要双边协议

  中瑞贸易协定(1957)

  中瑞民用航空运输协定(1973)

  中瑞海运协定(1975)

  中瑞工业和科技合作协定(1978)

  中瑞投资保护协定(1982)

  中瑞文化部门文化合作与交流会谈纪要(1983)

  中瑞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1986)

  中瑞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1993)

  中瑞关于瑞典王国保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总领事馆的协定(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和瑞典王国运输通信部关于交通科技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1996)

  中瑞信息技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00)

  2002至2005年中瑞教育与科技合作意向书(2002)

  中瑞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2004)

  《中瑞投资保护协定》议定书(修订,2004)

  《关于加强中瑞两国中小企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

  《中瑞经济、工业和技术合作协定》(2006年)

  《关于高等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2006年)

  《2006-2008年度文化合作意向书》(2006年)

  《中瑞两国企业社会责任合作谅解备忘录》(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瑞典王国环境部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瑞典王国环境部和外交部关于环境与能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2008年)

  《瑞典环境保护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合作协议》(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瑞典环境部关于可持续城市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08年)

  《成立企业社会责任合作工作组谅解备忘录》(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瑞典王国企业、能源和交通部中小企业合作备忘录》(2010年)

  《中国商务部与瑞典外交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合作中长期规划》(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瑞典王国政府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2010年)

  七、中国驻瑞典大使:兰立俊(2011年3月到任)。馆址:Lidovägen 8,11525 Stockholm,SWEDEN。电话:46-8-57936437。传真:46-8-57936454,46-8-7318404(商务处)。使馆主页:www.chinaembassy.se

  瑞典驻华大使:罗睿德(Lars Fredén,2010年9月到任)。馆址:北京东直门外大街3号。电话:65323331。传真:65325008,65323803(贸易处)。使馆主页:www.swedemb-cn.org.cn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